一、規范社區組織體系建設。 按照一委(社區黨組織)一居(社區居委會)一站(社區服務站)多社團(各類社區社會組織)的結構框構,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全面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使社區組織分工更明確,促進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重心下移。擴大社區就業、保障、養老、救助、衛生、計生、法律援助、文體、環境治理等政府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做到主體多元化,內容具體化,服務高效化。
二、建設“三社聯動”機制。為創新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區、社工和社團的服務優勢,以社區黨組織和社居委為主導,充分發揮社工的專業性和社團組織的廣泛行的特點,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三社聯動”的工作格局。
大力培育社區志愿者組織,發動形成學雷鋒志愿服務,努力形成人人做義工的良好氛圍;公開招聘社區社會工作者20名,培育社區志愿者隊伍等專業人才隊伍,為社區居民提供清潔保潔、文化體育、互助救濟、居家養老、就業培訓等公共服務項目,豐富居民生活的同時,逐步從自娛自樂向互幫互助轉變;拓展市場化服務的領域,購買和引進專業社工服務3名,支持商業服務企業、養老機構進社區,滿足居民多樣化服務需求
街道民政部門將于5月份著手注冊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培育、引導、規范轄區各類社會組織,對社會組織進行備案管理并發揮應有的服務作用。以芭茅巷、葉祠和朝陽三社區為試點,到12月份將在街道所有社區中進行推廣實施。
三、推行城鄉社區標準化建設。按照省城鄉社區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重點將朝陽社區打造精品社區、將慶豐社區打造成標準社區;完善芭茅巷精品社區,提升三義、葉祠、橋北等社區標準化建設;逐步規范象山、眉山等村級社區建設;全面開展和諧社區、美好社區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居民自治機制,各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社區各項服務制度,實現服務流程程序化。全面提升社區民主自治水平,關注民生,有效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王孝紅 胡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