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月15日電 綜合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近日宣布關閉孔子學院,雖然該校校長聲稱,該校孔子學院關閉實屬自身原因,與政治無關,但是歐洲第一所孔子學院的關閉再次引發人們對孔子學院的關注。
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2004年在韓國創建
進入21世紀后,伴隨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的國際推廣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國外學習漢語熱潮涌動,以及國內外已有漢語推廣機構與機制的不足,自2002年開始,中國教育部和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開始醞釀在借鑒世界各國推廣本民族語言經驗的基礎上,在海外設立中國語言推廣機構。2004年3月,國務委員陳至立將中國設在海外的語言推廣機構正式定名為“孔子學院”。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于韓國首爾,即現今的首爾孔子學院,時稱“漢城孔子學院”。
10年間126個國家建475所孔子學院
自2004年首所孔子大學的建立,十年間,孔子學院已發展至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課堂分布于世界126個國家(地區)。孔子學院已成為中國與世界跨文化交流的平臺。
據公開數據,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個國家(地區)建立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設在120國(地區)共475所,其中,亞洲32國(地區)103所,非洲29國42所,歐洲39國159所,美洲17國154所,大洋洲3國17所。孔子課堂設在65國共851個(科摩羅、緬甸、馬里、突尼斯、塞舌爾、瓦努阿圖只有課堂,沒有學院),其中,亞洲17國79個,非洲13國18個,歐洲25國211個,美洲7國478個,大洋洲3國65個。
隨著孔子學院在全球布局的初步形成,孔子學院的發展模式也在探索中發展。各地孔子學院深入所在國,積極融入當地社會,根據所在國以及地區的實際和民眾對語言的要求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涵蓋學歷與非學歷、從幼兒到大學的漢語課程,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適宜于當地各階層的活動。
各國爭相學漢語人數增加
泰國,學習漢語的熱潮高漲,泰國朱拉隆大學的孔子學院將漢語培訓班開進王宮。
日本,漢語成為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
韓國在孔子學院學習的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
俄羅斯孔子學院在傳播漢語文化之外,還成為當地各領域與中國開展商貿合作與交流平臺。
英國的孔子學院以特色聞名,倫敦商務孔子學院主要面向英國商界和其他領域的社會名流,倫敦中醫孔子學院成為全球第一所中醫孔子學院,課程以講授中醫課程為主。
美國的孔子學院兒童漢語教學極具特色,電視、廣播、網絡三位一體的漢語教學傳播方式,豐富了孔子學院的教學模式。
孔子學院受到別有用心曲解
回顧過去一年,孔子學院在外國發展并不順利。2014年9月29日,美國芝加哥大學宣布終止與孔子學院合作;2014年10月1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宣布將于孔子學院不再續約;2014年10月,加拿大多倫多教育局以“價值觀不一致”為由取消與孔子學院合作。
其實,從孔子學院從建立起,就不斷受到外界別有用心的曲解,孔子學院發展一路飽受抨擊。孔子學院作為一所非營利的語言教育機構,正如《孔子學院章程》所言,孔子學院致力于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200多所大學仍正在積極申辦
雖然孔子學院遭遇抨擊不斷,但孔子學院發展勢頭依舊,據從孔子學院得到的消息稱,從孔子學院總部了解到,目前仍有70多個國家200多所大學正在積極申辦孔子學院,有個別學校停辦或退出是正常現象,各國語言推廣機構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
據了解,孔子學院由外方自愿向孔子學院總部提出申請設立。批準成立后,孔子學院采取中外學校合作辦學模式,學院設在外方大學校園內,由中外合作院校共同組成理事會,理事會研究議定年度工作計劃和預決算。中外雙方共同投入,資金管理執行雙方法律,堅持共建、共管、共享、共贏,共派師資和管理人員。日常運行以外方為主,既遵守《孔子學院章程》,統一名稱、統一標識,又充分尊重各國首創精神和辦學特色,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常紅 實習生孫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