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等待
伊朗核協議簽署后,針對伊朗銀行業等領域的多項國際制裁預計將在2016年逐漸解除,為外國企業與伊朗企業開展合作、把產品出口到伊朗市場提供便利。
對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購物時將有更多商品可供選擇,商品價格也可能因商家競爭而降低。基于這種期待,伊朗不少原本打算購買汽車、家用電器等商品的消費者決定“等一等”。
“我兩周前賣了自己的車,打算買一輛新的,但我決定等到價格降低時再買,”一名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留言。
按照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個家電商家的說法,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等電器的銷量增長都有所放緩。而根據伊朗工業部長穆罕默德·禮薩·內馬特扎德8月接受伊朗官方媒體采訪時的說法,自伊核協議7月簽署以來,“家用電器銷量下降5%至6%”。
本國企業:承壓
英國倫敦一家經濟咨詢機構的經濟學家邁赫達德·埃馬迪分析,伊朗消費者對外國商品的期待,主要在于“商品定價更具競爭性、質量和售后服務更好”。
這樣的期待,對本國企業形成壓力。以在伊朗工業中僅次于石油產業的汽車制造業為例:在菲亞特克萊斯勒、大眾、梅賽德斯奔馳、標致等國際大牌汽車制造商紛紛對搶灘伊朗市場表現出興趣時,伊朗本國汽車制造商在車型、質量、價格等多方面受到消費者質疑。
一些消費者稱,由于制裁,伊朗兩大汽車制造商Iran Khodro和Saipa所產汽車模仿的仍是外國多年前的車型,零部件也可能是仿制或二手的,安全性堪憂,價格卻不便宜。
制裁解除前,外國汽車由于進口困難且關稅較高,在伊朗的售價遠高于不少其他國家,令伊朗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因此,一些近期打算買車的消費者暫時采取觀望態度,期待制裁解除后更多外國汽車進入伊朗市場。
伊朗交警部門官員塔吉·邁赫里本月接受伊朗學生通訊社采訪時說,伊朗歷今年(始于3月21日)的前5個月中,伊朗新車登記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
商品市場:衰退?
一些伊朗政府官員和經濟分析師指出,伊朗商品市場目前面臨消費增長放緩、部分商品積壓的問題。
伊朗第一副總統埃沙格·賈漢吉里本月接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采訪時說:“不幸的是,一些人認為核協議簽署后商品價格會突降,因此市場面臨衰退。”
德黑蘭商會工業委員會負責人邁赫迪·普爾加齊預計,伊朗商品市場消費增長率可能降到零。
據伊朗中央銀行統計,核協議簽署后大約一個月內伊朗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僅增長1%,遠低于去年同期11.2%的增長率,也低于今年同一時期14%到17%的通貨膨脹率。
不過,長期而言,更活躍的市場競爭將促使伊朗企業在產品質量、價格等方面做出改進,有助伊朗經濟發展。
實際上,部分伊朗企業已經在這樣做。例如,Iran Khodro和Saipa正與外國汽車制造商就制裁解除后引進更多新車型進行談判。Saipa首席執行官邁赫迪·賈邁利說:“我們擁有在生產和維護環節提升質量的特別計劃。”
對于制裁解除后外國企業在伊朗的前景,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警告,外國企業不要單純把伊朗當作一個傾銷市場來對待。
他說:“如果外國企業或國家認為他們能夠控制這個人口達8000萬的市場,他們想錯了,我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郜婕)(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