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找雷鋒精神的種子,第88個建軍節來臨前夕,中國青年網記者走進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現沈陽軍區某集團軍雷鋒團,并在這里,認識了楊桃。
在雷鋒班,楊桃經常負責整理雷鋒鋪位。 雷鋒團供圖
雷鋒班的“許三多” 養豬做飯開車任勞任怨
一口大白牙,笑褶子里擠滿了淳樸憨厚,樂呵呵地忙上忙下不知疲憊……看過電視劇《士兵突擊》的戰友們,總說楊桃像極了銀屏里的“許三多”。入伍十二年,楊桃是雷鋒班里年紀最大的戰士,但是,不論年長年幼,戰友們都親切地稱呼他“桃子”。戰友們說,楊桃也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2003年12月入伍的他,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是十分好學。雷鋒團政委呂新勝告訴記者,“勤勞樸實的天性,讓楊桃對自己決定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著一種忘我的熱衷。”
新兵剛下連,誰都想分到一個能學一身本事的好地方,但楊桃偏偏被分到炊事班養豬。別人眼中又臟又累的活兒,楊桃始終做得一絲不茍。一門兒心思完成連隊交給的任務,楊桃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喂養,把豬養得又肥又大。“后來,他還在炊事班做過飯,再后來,因為表現優異,被連隊選送去學習汽車駕駛。”曾擔任排長、帶過楊桃的閻紹川評價楊桃,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詮釋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雷鋒精神。
獲得學習汽車駕駛的寶貴機會,楊桃十分珍惜。那段時間,除了向駕駛技術過硬的老駕駛員虛心求教,楊桃還經常利用節假日和業余時間開小灶,很快學會了過交叉軌道橋、夜間閉燈駕駛等10多個高難度動作,系統掌握了各種車輛在復雜路況和氣候條件下的駕駛技術。
2009年7月,集團軍組織駕駛員比武,新增“無千斤頂更換輪胎”課目。戰友們回憶,為給團隊爭光,楊桃和全班戰士加班加點刻苦練習,“每天早晨4點起床,晚上12點以后睡覺,中午也顧不上休息,手上磨出血泡、震出口子、蹭皮掉肉是常有的事。”那次比武,在楊桃與戰友們的努力下,雷鋒班一舉奪得第三名。
技能過硬,楊桃不忘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作為一名雷鋒班戰士,楊桃堅持像雷鋒當年學毛著那樣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這些年,他一有空就鉆進連隊圖書室學習。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他將習主席講話要點制成小卡片揣在兜里隨時學、做成便條紙貼在衣柜上隨時看,還利用訓練、出車間隙和戰友們進行討論交流。”雷鋒團政治處主任郭修通向記者介紹道,“雖然只是初中學歷,但是經過刻苦學習,楊桃的理論水平有了極大進步。”
記者在榮譽墻上了解到,楊桃多次在團隊組織的理論知識競賽考核中取得第一名。近3年,在他的輔導幫助下,先后有9名戰士被連隊評為“理論學習之星”。
楊桃在執行運輸任務的途中。 雷鋒團供圖
血性軍人 熱忱之心傳遞大愛
“這些年,每逢部隊執行軍事演習、搶險救災、處突維穩等急難險重任務,楊桃都是主動請戰、沖鋒在前。”戰友們回憶,2007年3月,沈撫地區突降暴雪,沈陽桃仙機場數十架飛機停飛,上千名國內外旅客被迫滯留。團隊奉命執行除雪救災任務,楊桃駕駛運輸車每天往返運送人員物資,頂著七八級凜冽北風和戰友們一起破冰除雪。“餓了就啃一口挎包里的面包,渴了就喝一口水壺里的白水,一堅持就是三天三夜。”戰友們說,“在整個過程中,從未聽桃子說過一句‘累’。”
2013年8月,撫順遭受特大洪災。楊桃再次駕駛運輸車雨夜馳援,憑借過硬的駕駛技術克服了泥濘路面、惡劣天氣的不利影響,把救援官兵安全送達目的地。
頭頂雷鋒傳人的光環,戰友們說,楊桃經常告誡自己以及周圍的伙伴,“不靠雷鋒沾光,要為雷鋒爭光。”出生于四川自貢的楊桃家境貧困,每個月工資發到手頭,楊桃僅給自己留下一兩百,剩下的便全部寄回家給年過半百、沒有穩定收入的父母。問及楊桃的優點,幾乎每個戰士都會告訴記者兩個詞,“省吃儉用、勤儉節約”。但是2008年汶川地震,當時工資不到2000元的楊桃毫不猶豫地為災區捐了500元。
雷鋒班第25任班長畢萬昌告訴記者,楊桃長期擔任撫順市雷鋒小學、雷鋒中學的校外輔導員,還義務照顧3位福利院的孤寡老人。 建軍節前夕 楊桃走了?
2015年7月中旬,楊桃隨隊參加“跨越·2015朱日和F”軍事演習。在執行車輛保養任務期間,楊桃突然心臟衰竭,倒在了崗位上,永遠地離開了。
一雙鞋穿了好幾年也舍不得換的楊桃,在犧牲前為父母寄去了新買的鞋子和涼枕。與楊桃一同參與軍演保障的戰友回憶道,“那天早上,他給家里打了電話,說往家里寄了東西,讓父母放心,他在這兒一切都好……那天接近中午的時候,我發現他躺在后備箱,快不行了……”戰友聲音哽咽。
入伍12年,楊桃只回過四五次家。把休假探親的機會都讓給了其他戰友,穿上軍裝后的楊桃未曾回家與家人吃過一頓年夜飯。“班長,你說我是不是不該那么對妹妹說話?”雷鋒連現任指導員、雷鋒班第24任班長黃幫維是楊桃無話不說的好兄弟。跟雙胞胎妹妹楊梅意見不合的時候,楊桃會心急地說妹妹幾句,但是隨后,總是很后悔。黃幫維說,因為很少回家,所以楊桃對于家人的關愛更加細膩,“桃子喜歡軍營,喜歡這里,他說,要在軍隊干滿十六年,他還說,一定要幫妹妹在部隊找一個對象。”
“排長,今天是我的生日!”“真的嗎?你咋不早說呢!”閻紹川擔任排長時,與楊桃睡在上下鋪。2007年的那個夏夜,閻紹川終生難忘。“那天晚上已經熄燈了,桃子突然從上鋪探下頭來,憨憨地告訴我,今天是他的生日。”閻紹川既心疼又自責,辛勞了一天,竟然不知道這是楊桃的生日。閻紹川起床穿衣服,偷偷地為楊桃泡了盒方便面。“桃子,生日快樂!”當閻紹川把楊桃叫出來,并為他端上泡面時,楊桃愣住了。隨后,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閻紹川告訴記者,雖然很少回家,但是那個靜謐的夏夜,他知道,桃子想家了。
吃完泡面回到床上,兩人都未入睡。突然,楊桃再次從上鋪探下頭來,“排長,我還能再吃一盒嗎?”閻紹川忍住笑聲,起床為楊桃再次泡了一盒面。
“幾天后,我無意聽到他跟家里打電話,說,媽,你放心,這兒都很好,大家對我也都很好,生日那天,排長還給我泡了兩盒面……”回憶往事,閻紹川眼眶泛紅。
還有半個月,就是建軍節,但是楊桃走了,家人將他的骨灰送回了四川。走進雷鋒團,記者看到宣傳欄、光榮墻……處處都還有楊桃的影子。他在學習、他在搶險的路上、他參與捐助孤寡老人、他在指導新兵學習技能……
“好好活就是干有意義的事,干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許三多的這句話,曾給無數人帶來堅持的力量。記者翻看楊桃生前留下的日記,發現在2013年7月31日,八一前夕,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先知道你是誰,你能干什么。豐功偉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的才干、天賦的完善也是一樣。我們時時都處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特殊的使命,要心悅誠服地聽從自己那份使命的召喚。”
楊桃回家了,但是戰友們依舊在崗位上,踐行著傳揚雷鋒精神的諾言與使命。他們心疼地說,“楊桃失信了。”“說好的干滿十六年呢?”“進來學雷鋒、出去做雷鋒,你先離開了。”“沒有離開,桃子還在這里。”……“桃子,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