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大橋街道試行強村帶弱村模式,通過結對幫帶, 依托經濟強村的品牌和優勢,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增強后進村自身造血能力,力促“后進村”變身“后勁村”,全面提升基層組織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
近年來,芭茅巷社區以加強黨支部班子建設和優化黨員隊伍為重點,搶抓城市擴張機遇,奮力破解 “農”轉“非”困局,確立了發揮區位優勢、迎接光彩輻射、打響神墩品牌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一線兩點”的發展格局,經過多年的奮斗和打拼,社區先后組建了神墩經貿公司、神墩家居公司、神墩物業公司、神墩保潔公司,資產總營業面積近11萬多平方米,社區固定資產已達到近4億元,年集體經濟收入超100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14500元。其中,2014年度共計發放居民入股紅利 854萬元、基本股分紅達230萬元,創造了頗具特色的“芭茅巷模式”。
而屬于同一個街道的象山村,由于受區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黨支部服務意識較差,服務能力較弱,集體經濟發展乏力,群眾意見很大。今年,街道黨委依據村情確定芭茅巷社區帶動象山村,并安排芭茅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任象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幫規劃帶思路。通過舉辦村班子經驗交流會、相互派員參加村(居)“兩委”會等多種形式,切實促進象山村班子成員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理清發展思路,落實任務措施。結合象山村實際,加強美好鄉村建設力度,加大當家塘清淤、轄區交通道路修整、莊前屋后靚化力度,初步改變了臟、亂、差的舊貌。
幫黨建帶隊伍。芭茅巷社區總結運用班子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與象山村的互動交流,幫助象山村在班子建設、黨建載體設計、軟件資料規范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切實提高村級組織戰斗力。
幫項目帶產業。芭茅巷社區主動發揮經濟和產業優勢,通過資源共享、技術指導、信息服務等方式,幫助象山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帶動產業發展。芭茅巷的優勢產業積極向弱村延伸,協助象山選準選好項目,當前正著手抓好象山公益性公墓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對該村土地流轉,做好山場文章,盤活集體資源,解決農民就業等方面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幫增收帶民富。芭茅巷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雙帶”作用,積極傳授先進的管理制度和信息資源,為象山培育一批黨員創業骨干和致富能手。利用營銷網絡、市場信息、就業門路等各方面資源,幫助象山實現剩余勞動力的就業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
芭茅巷社區和象山村自開展結對共進以來,通過兩個支部的攜手共進,黨的建設、美好鄉村、項目建設、民生工程等各項工作都有了較大起色,相信象山村騰飛的畫卷必將徐徐打開。(任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