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嶺鎮黃梅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幾年前,這里房屋破敗、殘墻林立。脫貧攻堅完全改變了黃梅村的面貌,全村以村莊建設推進村容村貌改變,以產業帶動推進脫貧致富,將生態農業與觀光旅游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一村一品”格局,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村級特色種植、養殖初具規模,經濟效益帶動明顯。去年,黃梅村上榜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數據顯示,經過兩年脫貧攻堅,截止2015年底,該區2336人脫貧,圓滿完成既定任務。今年,朝著2700人脫貧、8個貧困村摘帽的目標,宜秀區發起了又一次總攻。
實施各種到戶政策
全力投向“靶向治療”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從渾身下藥到“靶向治療”,脫貧攻堅的思路和機制都發生著巨大的改變,用“手榴彈炸跳蚤”的辦法肯定是不管用了。
宜秀區扶貧辦主任朱訓林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針對每一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進行逐個擊破,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2014年,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該區開展了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識別出貧困戶3546戶、貧困人口7300人。2015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2171戶、貧困人口4964人,其中因病致貧占51.37%,殘疾、缺勞力、災害等因素依順序分列其后。
摸清底數,為對癥下藥奠定了基礎。
楊橋鎮鹿山村油坊組的貧困戶吳富生患有胃癌,胃已經切除,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老吳家也因此墜入貧困線。宜秀區幫扶人員了解這個情況后,通過精準的醫療救助,幫助解決吳富生住院后期昂貴的購藥費用,并幫助其兒子吳天樂介紹工作,力爭能夠早日脫貧。
因病致貧,是當前該區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針對這種情況,去年以來該區建立完善針對貧困人口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補充商業保險、大病醫療救助相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切實減輕貧困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有效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宜秀區衛計委還向對口扶貧點的65戶128名貧困人口采取醫療精準扶貧“一對一”形式,實施家庭醫生簽約、鄉衛生院就醫“零付費”和“綠色通道”門診服務等優惠舉措,旨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白澤湖鄉龍華村的貧困戶張蘭霞到鄉衛生院,通過門診“綠色通道”她沒有排隊就優先看病了,這次看病的醫藥費個人需要支付的部分也全免了,她很高興,“以前除了報銷每個月付400多塊錢,現在‘零付費’就不用的付錢了,呵呵,一年要省好幾千。”
同時,該區還啟動了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工作,為4000位老年人進行了體檢,占全年任務21%。開展“兩癌”患病婦女篩查工作,30名“兩癌”患病貧困婦女錄入全國婦聯農村婦女“兩癌”救助系統,積極爭取全國、省市資金救助。
“以前的廚房是土墻房,陰暗潮濕,屋頂殘缺不全,墻壁被煙火熏得黢黑。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談起以前的住房,楊橋鎮鹿山村大塘組的貧困戶王美英感覺有些不堪回首。
村里得知老人的困難后,村書記、主任聯合起來為她拆舊屋、建新房、做設計,出錢又出力。現在,王美英家的新廚房已拔地而起。
“年年災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一代人修幾次房、代代人為修房忙。”這是農民因房致貧的寫照。“一定要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楊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杰南說。
記者了解到,以精準為標尺,以貧困戶家庭為單位,宜秀區將醫療、住房、學費、產業等各項補貼“到戶到人”,有針對性、差異化地對貧困戶給予幫扶,使政府扶貧資源真正落到貧困戶頭上,基本上滿足了貧困人口對精準化扶持的需求。
順應形勢改革創新
脫貧動能不斷凝聚


按照脫貧攻堅“2017年底全面脫貧”的總體目標,僅靠常規措施和手段很難實現。結合脫貧攻堅戰役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宜秀區不斷用新的方法增添脫貧動力,提高效率。
宜秀區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與貧困村脫貧、美麗鄉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結合起來,2016年切塊安排不少于160萬元專項資金精準投向8個貧困村,打造一批有影響、可復制、出成效的樣板項目,引導利用集體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該區及時摸清貧困村致貧動因、貧困人口分布、基礎設施薄弱環節、村組產業優勢等情況,建立“一事一議”項目庫。為確保項目申報的合理性,該區在鄉鎮上報資料的基礎上,隨機對部分項目進行走訪核實,積極與林業、農業、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堵塞項目重復申報、多頭申報、套取資金等漏洞,對擬安排項目在政府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項目公開公正實施。力爭通過三年的持續投入,逐步精準解決農民通行難、飲水難、致富難等問題,使鄉村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觀,集體經濟變“輸血”為“造血”。
近幾年,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成為了改造傳統脫貧產業的一大利器。
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業升級,宜秀區按照已制訂的《安慶市電子商務扶貧專項實施意見》,在全區8個貧困村中全覆蓋設立電商服務站,全力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發揮電子商務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鼓勵和引導有技術有意向的農村貧困戶進行電商創業,幫助有條件的貧困戶開辦網店、開展網上交易。
該區還計劃引進龍頭企業,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安排適當產品、適當崗位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優先為農村貧困戶提供電商創業培訓和指導,并依托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對接契機完善區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功能及配套設施,為貧困鄉村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服務。
同時,宜秀區還將著力健全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商貿重鎮建設”、“農超對接”、“農商對接”和“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 進一步優化農村市場結構,搞活農產品流通,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通道,加快商貿重鎮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營銷網絡向農村延伸,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集中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積極搭建城鄉流通網絡,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搭建貿易平臺。
在電商人才培訓方面,也將繼續發力。宜秀區將聯合市商務局、市人社局舉辦2016中國(安慶)“互聯網+”人才高峰論壇,進一步營造該區電商人才發展氛圍。
此外,該區精心構建農業休閑旅游體系,在宜游宜秀精品線路中的人文和自然景點附近遴選一批具備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特質的有一定發展基礎的農業企業、種養殖場、花卉苗木基地等,串珠成鏈,打造休閑觀光農業園。
扶貧沒有終點,改革沒有止境。
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讓脫貧救窮的錢花在刀刃上;完善金融服務機制,為貧困人口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特惠服務;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匯集更多扶貧資源……一系列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的創新機制相繼出爐,成為宜秀區解決突出問題、促使脫貧工作提質增效的根本動力。
建立合理退出機制
確保“扶真貧、真扶貧”
三年的脫貧攻堅戰,眼下已近一半,隨著一批又一批貧困群眾摘掉了“貧困帽”,對他們的后續扶持也備受關注。
宜秀區扶貧干部對此意見一致:對于扶貧工作對象,必須要能上能下,能進能退,只有“流動”起來,才能實現“扶真貧、真扶貧”。
“當然,首先是確保應退盡退,應保盡保。”區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去年底、今年初,該區認真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和新致貧返貧對象識別工作,清退了不符合條件的,并識別出新的貧困人口。
各鄉鎮(街道)也紛紛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正向激勵貧困戶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過上美好生活。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針對近些年扶貧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宜秀區從三個方面轉變觀念、厘清思路,進一步加深了對脫貧攻堅工作規律性的認識。
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更加注重源頭治貧。堅持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的路子,瞄準致貧根源,實施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拓展對口幫扶的政策內涵,著力從根源上解決長遠生計和持續發展。
轉變“抓扶貧就是搞幾個示范點”的觀念,更加注重穩定脫貧。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解決問題出發,通過逐戶精準幫扶實現整體脫貧致富,提高鞏固率,減少返貧率,堅決做到扶一個成一個。
轉變“抓扶貧就想一口吃個胖娃娃”的觀念,更加注重長效扶貧。從最貧困的村、最困難的戶和最急需辦的事入手,每年扎扎實實辦成一批實事,確保攻堅行動年年都有實際進展,貧困地區年年都有新的變化。
宜秀區在全區機關黨組織“扶貧我帶頭、入村結窮親”志愿幫扶活動,針對“一戶一法”制定精準幫扶計劃,通過產業扶持、教育幫扶、金融扶持、申請社會保障兜底、申請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申請危房改造等,幫助貧困戶渡過一個個難關。
楊橋鎮自今年8月起,在全鎮集中開展“曬、比、促”專項行動,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干到實處、抓出成效。同時,深入開展“六個一”攻堅行動,即;一個干部包、一個黨員帶、一套措施幫、一個本子記、一套資料比、一張掛圖亮,在全鎮上下以黨建為引領,全面營造扶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五橫鄉白林村以駐村‘第一書記’牽頭,以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為主體,突出“清”字抓調查摸底,共排查貧困65戶145人;圍繞“明”字抓責任落實,建立定期走訪制度,每戶明確具體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以及幫扶目標,實行周走訪制,全面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聽取貧困戶的意見及愿望,及時調整幫扶措施;強化“細”字抓基礎檔案,嚴格落實建檔立卡制度,建立規范的檔案,實現戶有卡、村有簿、進退明。
在羅嶺鎮,鎮扶貧領導小組要求每個包組村干書面承諾,保證摸底信息準確,公平公正,無弄虛作假和優親厚友現象。全鎮50余村干簽下了承諾書,責任意識得到強化。
宜秀區扶貧辦主任朱訓林說,“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一方面是因為歷史欠賬、基礎薄弱等原因,使部分村不足以脫貧;另一方面是“貧困帽”與財政、政策等支持掛鉤,承載了巨大的利益。眼下,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把這個“帽子”“去功能化”,讓戴不戴“帽子”與資源分配脫鉤。
在考核上,宜秀區委組織部專門制定了相關辦法,重點考核貧困戶增收,貧困人口減少、貧困村銷號,以及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在考核結果運用上實行“一票否決”,結果捆綁使用。
宜秀區將進一步加強對已脫貧銷號的貧困區縣、貧困村、貧困人口的督查,切實鞏固脫貧成效。
人心齊,泰山移。宜秀區扶貧工作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在區委區政府帶領下,全社會戮力同心,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一定會實現。(嵇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