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凌晨5點,宜秀區大橋街道辦事處圣埠社區,楊東寶家的倉庫里,搬運活已經干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村里早起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有認識任德梅的人,打招呼說:“任主任,起得早啊。”
任德梅笑著回應:“不是起得早,是根本就沒合眼”。
她是圣埠社區的計生專干,同時也是A-16及三角島棚戶區改造工程圣埠指揮部成員,這一夜她指揮部其他十多名工作人員一起。
“2000個平方米的倉庫,放的全部都是鞋子。”楊東寶是名運動鞋代理商,生意做得紅火。可面臨拆遷,這一大倉庫可難著他了,少說也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搬得完。
棚戶區改造的進度也等不了這么久。“按照要求,明天這座倉庫要拆掉,今天晚上不睡覺也要幫人家搬完。”圣埠社區黨總支書記夏尚明告訴記者,為了在保證進度的同時,又不給拆遷戶造成損失,指揮部十多人從早到晚忙活了二十多個小時,才將這批貨全部搬完。“大貨車裝了十多車。”
就這樣,在圣埠的街道上已經熱鬧起來之后,這座倉庫也已經被拆除。
社區兩委成員張征武是本社區人,不光自己家的房屋要拆遷,家里親戚在棚改范圍內的也不少。指揮部要求,村兩委成員要包保7戶,但這不包括他們的親戚。“不用說,家里親戚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張征武說,這可少不了要“得罪”人。“社區里,親戚有十多家,家家我都要包保。有家親戚說,你在社區當干部,我們跟后面吃虧。”
“除了社區工作人員帶頭示范,還需要我們耐心地做工作。這一次正值房票新政剛開始實施,群眾從不了解——了解——支持,有個過程。”據圣埠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程行發介紹,此次棚改涉及:征地面積445畝;集體土地房屋164戶,拆遷面積10.69萬平方米;企事業單位13家,面積6.49萬平方米(含國有土地房屋和經營商鋪)。“時間緊任務重,雖然像這樣徹夜忙到凌晨五點半不是天天有,但忙到凌晨一兩點是家常便飯。”
90后女生楊薇,在指揮部從事資料的認證工作。從2015年12月以來,已經“忙得沒有時間太戀愛了。”除了每天認證大量的資料之外,還義務幫助村民向各有關單位調取材料。陳老爺子就對她稱贊有加:“兒子常年在外,我們兩個老人也搞不來這么些資料,全部是這個小妹幫忙跑腿。”跑腿,市行政服務中心、派出所、區大建辦……小姑娘早就熟門熟路。“一天跑個五六趟很正常。”
據了解,在指揮部成員不分晝夜的努力下,目前該棚改工程集體土地房屋已簽訂協議148戶,已拆除房屋68戶,余下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何飛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