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錢緊”
上周五(5月19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進行了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二期)招投標,中標利率是4.5%,較上次利率上浮30個基點,利率水平創2015年以來的新高。
國庫現金招標就是國家的財政收入通過招標的方式存到商業銀行,以利率招標即誰的利率投標高就給誰,所以國庫現金招標的利率是一個市場利率,而并非政策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商業銀行的資金面情況。
中信證券(15.770, 0.22, 1.41%)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背后說明銀行負債端缺錢、缺存款。
來自央行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的增量在逐月減少,和去年同期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2017年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2631億元,同比少增5692億元。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55.9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3.1個百分點。2017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5.06萬億元,同比少增3506億元。
“從去年年底開始,資金成本就開始上行,根據我們銀行的測算,去年三季度負債端成本在3%左右,到今年一季度已經到4.5%以上,上行的幅度超過100個基點。”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業部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同時5月22日,一年期shibor報價4.3024%,已經高于上海銀行(22.980, 0.38, 1.68%)間市場的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直逼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明明稱,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去杠桿和監管的影響,把負債端的價格推高,倒逼商業銀行減少資產端,實現去杠桿的效果。
前述股份制銀行同業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在的銀行作為一級做市商,按照過去的慣例,可以在流動性緊張時向央行申請進行流動性“支持”,但從去年年底開始,“不像此前那般有求必應了”。
強監管不會舍棄流動性
國庫現金存款招標利率飆升是否意味著“變相加息”?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未來央行是否會進一步提高政策利率?
明明告訴記者,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相互影響,但是以此推測未來央行要不要加息,并不準確,是本末倒置,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經濟增長和幣值穩定。
央行在2017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明明表示,今年一季度由于貨幣政策收緊和監管趨嚴,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報告作出以上的強調表明央行不愿意看到暴力去杠桿。在去杠桿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要保持平衡,貨幣政策不能太緊,監管政策要注意節奏。
此外,報告提出,宏觀審慎評估(MPA)已成為“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金融調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輪去杠桿背景下,監管層希望通過央行貨幣政策緩收緊與監管政策強監管共同配合引導杠桿最終實現溫和有序去化。在此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為去杠桿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同時,監管政策的重點應該放到完善長期機制和注重逆周期調節上,約束金融機構的行為。”明明告訴第一財經。
今年開年以來,央行多次在市場流動性的“危難之時”施以援手。今年1月到4月,央行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共2409.01億元,4月末常備借貸便利余額為102.72億元。
海通證券(14.380, -0.20, -1.37%)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由于監管密集出臺,導致前期市場波動加大。隨后一行三會統一協調監管的加強,央行需要保持流動性平穩適度,意味著目前市場流動性可能較長時間內處于區間震蕩格局,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
方正證券(8.610, -0.01, -0.12%)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表示,未來央行在呵護市場流動性方面,工具主要是公開市場操作,以7天的逆回購及1年的MLF為主,同時由于8月將有6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央行可能會在市場上購買國債或地方債來對沖這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