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eig22"></strike>
  • <ul id="eig22"></ul>
  • <samp id="eig22"></samp>
    <strike id="eig22"></strike>

    首頁 > 財經新聞 > 正文

    稅延型養老險試點箭在弦上最快10月落地 補養老缺口

    日期:2017-08-31 08:51:59   來源:   點擊:
      “十年磨一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下稱“稅延型養老險”)終于將在今年正式落地。近日,第一財經從業內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稅延型養老險方案已經基本成型,但仍需報國務院審議,預計最快將在10月正式落地。

      8月29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時也表示,下一步將啟動個人稅延型養老險試點。這一最新表態,表明稅延型養老險已破局。

      “稅收優惠在成熟保險市場中是很重要的牽引企業和個人投保商業養老保險的催化劑。相信我國商業養老險市場也會隨著稅延政策的落地迎來爆發,最終能夠達到美國‘第三支柱’在整個養老保障體系中的占比水平。”太保壽險副總經理兼健康養老事業中心總經理郁華對第一財經表示。

      稅延額度、模式成關注焦點

      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點,無疑是明確醞釀了近十年的稅延型養老險試點將于2017年年底前啟動。

      “目前,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試點方案已基本成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

      在試點方案中,稅延額度、稅延模式等顯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第一財經從業內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在財政部的牽頭下,保監會、稅務總局等部門還在就方案的一些細節問題進行討論,預計將于9月將最終方案上交至國務院,最快10月或將迎來試點方案的正式落地。

      不管是2014年推行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的遞延繳稅優惠,還是今年7月1日起全國推行的一年最多可以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2400元的稅優商業健康險,從目前的推行效果來看都并不十分“亮眼”,一大原因就是優惠幅度的吸引力不夠,因此此次稅延型養老險的優惠幅度就成了最受關注的焦點。

      早在2012年的“陸家嘴(24.6400.060.24%)論壇”上,保監會就表示將選在上海試點稅延型養老險,而現任證監會副主席、時任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的方星海在論壇期間透露,當時上海試點方案的稅延上限為1000元,其中商業養老保險賬戶可稅前列支700元,企業年金賬戶可稅前列支300元。

      而稅收優惠模式方面,在按繳費階段、資金運用階段以及養老金領取三個階段分別是否需要繳稅而形成的8種納稅方式組合中,郁華認為,未來稅延型養老險預計將采取EET模式,即允許從稅前收入中扣除規定的養老金繳費額,取得投資收益時免稅,但在養老金領取階段征收個人所得稅。

      “EET模式作為一種延遲納稅的模式是當前商業養老保險稅收優惠的主流模式,因此,不同于稅優健康保險,稅延型養老險的稅收是延后而不是抵扣,即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時繳納稅款,從而發揮邊際稅率差異的優勢,對投保人實現稅收優惠的效果。但具體的方式還有待國家政策最終確定。”郁華表示。

      如果以2012年上海試點方案稅延額度及模式舉例,假設一名30歲的工薪階層,其工資計稅金額(扣除三險一金等稅前列支項目后)為10000元,如其每月購買600元稅延型養老險,根據其收入所對應的20%最高稅率來計算,稅延政策將使他延后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120元,一年即為1440元。30年后其達到退休年齡,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根據30年后起征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于退休后的收入通常不會高于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后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就更輕了。

      “從我們在稅務機關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對于養老金領取期間的個稅繳納,大家都是建議從簡,可能采取簡易稅率或者定額征稅的方式。”郁華表示。

      不過,他也表示,不管在稅收優惠幅度、稅延模式、養老保障基金形態抑或是未來繳費領取的一些操作方式上,將來都可能隨著實際推行情況進行一些改進。

      “例如EET模式盡管是目前主流模式,但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若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規模較小,實際享受稅收遞延的人群就較有限,對參加納稅的中等收入人群和預計未來稅負高于當前稅負的群體來說激勵性也較小。未來是否會將EET模式與TEE模式(繳費階段交稅,投資收益積累期間及養老金領取階段免稅)進行結合,還需要看相關部門的研究論證和綜合考量來確定。”郁華表示。

      而在首批試點地點方面,第一財經了解到,試點將在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個城市進行。

      業內普遍預計,此次稅延型養老險從政策落地到正式推出產品不會相隔太久。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此前表示,保險業已經基本做好了稅延型養老險試點的準備工作,包括監管規制的初步框架、初步的產品示范條款,信息技術保障方面則已經責成中國保險信息技術公司(下稱“中保信”)開發了稅延型養老險試點的信息系統。

      “我們目前已經分別準備了多種形態的試點產品條款,將根據最后方案來調整確定產品類型。內部銷售系統也已準備就緒,而對接負責整個試點工作營運系統的中保信,我們這邊的數據接口也已準備妥當。一旦政策落地,預計第一時間就可以正式發布產品。”郁華表示。

      填補養老缺口

      “現在正是稅延政策適合推出的時機。”郁華表示。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老年撫養比已達到2.8∶1,而到2050年,這個比例有可能達到1.3∶1。

      為解決養老保險問題,我國經歷了從國家養老保障逐步向社會養老保障的過渡,并逐步形成了以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為第三支柱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但正如黃洪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所說的:我國商業養老保險一直以來保持著持續穩健的發展態勢,但總體規模不大。

      據郁華介紹,作為第一支柱的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比)從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2014年的45%,已處于國際勞工組織公約劃定的養老金替代率警戒線(55%)之下。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養老統籌賬戶支付壓力逐年增加,2015年制度贍養率(領取養老金的人數與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人數之比)提升至34.84%,在部分地區甚至超過了50%。

      從企業年金來看,201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有7.63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僅占企業法人單位數量的0.35%;參加職工人數為2325萬人,占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的6.13%;參保企業和職工數量同比增幅在2016年分別下滑至1.1%和0.4%。

      而在商業養老保險方面,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具備養老功能的人身保險(包括各類在被保險人年滿55歲后向其給付生存保險金的保險產品)保費收入為8600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為25%,有效保單件數6140萬件,有效承保人次6532萬,大概只占全國人數的5%。其中退休后分期領取的養老年金保險的保費收入為1500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僅為4.4%。

      “發展以稅延型養老險為代表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是有效緩解基本養老支付壓力、補充企業年金參保人群覆蓋率的不足,提高人民群眾養老金保障水平的必然要求。”郁華表示。

      事實上,我國“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頂層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美國的養老保障體系。

      據了解,美國養老保障體系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支柱為全國統籌的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第二支柱是指雇主支持的養老保險計劃,包括以401(K)為代表的DC計劃和傳統的DB計劃。第三支柱是以個人退休賬戶(IRA)為基礎的個人儲蓄養老保險,主要包括EET模式的傳統個人退休賬戶和TEE模式的羅斯個人退休賬戶(RothIRA)。

      平安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繳文超表示,目前美國96%的工作人口覆蓋了聯邦養老保險,超過34%的美國家庭(超過4300萬戶)持有IRA賬戶,同時超過55%的家庭擁有雇主發起的養老金計劃,養老體系三支柱中的每一部分都在養老保障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都有較高的覆蓋范圍。其中,截至2016年,IRA賬戶總資產已經達到7.9萬億美元,占全美養老金總資產的31%。

      “從美國個人退休賬戶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一是有效的稅收政策是鼓勵個人養老保險計劃建立的重要制度保障。美國靈活的稅收優惠政策是推動個人退休賬戶取得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效提高了個人進行養老長期規劃的積極性。二是要提高商業養老保險計劃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美國參保人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EET模式的傳統個人退休賬戶、TEE模式的羅斯個人退休賬戶或其他類型賬戶,個人可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直接參與到自己資產的投資管理中,各類個人賬戶之間還可以相互轉賬。三是商業養老保險要與資本市場互為依托,互相促進。美國個人退休賬戶可以投資于股票、債券、共同存單、共同基金等多種投資工具,進行組合化的資產配置和專業化管理。”郁華分析稱。

      袁序成稱,目前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是1%左右,如果能達到10%或者更高,相信會在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基本養老保險形成真正有效的補充。

      “稅延政策的初期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但是相信隨著政策和配套措施的不斷完善,稅收政策的杠桿作用將得到發揮,撬動商業養老保險這個大市場,達到美國等成熟市場中對整個養老保障體系的支撐作用。不過,問題的關鍵還是最終方案的稅收優惠幅度是否有吸引力。”郁華表示。

      根據東吳證券(12.5400.191.54%)首席分析師丁文韜預測,假設3000萬納稅人口(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前所長賈康曾于2015年表示個稅納稅人口約為2800萬人)的60%購買,每月可抵扣保費為1000元,預計每年將帶來2000億元左右的長久期增量保費,是保險行業的重磅催化劑。受益于每年千億級別增量保費,預計2027年個稅遞延養老金資產規模可達3.2萬億元,同時保守假設保險公司每年將從中獲得管理費用類收入3%,則2027年保險業將獲得千億元左右的收入,大幅增厚行業利潤。

      保險公司面臨內外競爭

      不過,對于稅延型養老險的落地實施,業內普遍認為仍面臨不少挑戰。

      站在監管機構層面考慮,袁序成表示,稅延型養老險的實施過程將面臨三大難點:一是與稅優健康險相比,稅延型養老險更為復雜,稅收遞延是當期免稅,領取時還要繳稅,操作流程復雜、業務延續時間長。如何理順簡化稅收遞延操作流程是一個難點。二是社會公眾對其認可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從稅優健康險試點的情況看,“每月200元,一年2400元”優惠力度吸引力也不強。三是在產品設計方面,如何設計符合“收益保證、長期鎖定、終身領取、互助共濟”的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提升產品銷售和經營的透明度和靈活性,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解決的問題。

      而從保險公司層面來看,更多則是來自于基金公司的挑戰以及產品可在不同保險公司之間轉移所帶來的業內競爭壓力。

      養老金作為長期、穩定的資金,向來是各個金融機構的“兵家必爭之地”,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都在基本養老保險委托投資、企業年金等方面與保險公司爭食“蛋糕”。據了解,基金公司等對于個人養老金的管理也“虎視眈眈”。

      丁文韜在研究報告中表示,美國IRA、401(K)計劃等不僅可以在保險公司開設賬戶,同時允許共同基金、商業銀行、證券等成為管理機構。截至2016年末,美國個人退休賬戶持有的資產7.85萬億美元,其中近47%資產由共同基金管理,40%由證券公司管理,銀行與壽險公司持有份額分別為7%、5%。“若未來我國放開養老資產管理限制,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均有望涉足商業養老資管產業,共享藍海紅利。”

      此外,從目前透露出的稅延型養老險方案來看,“可在不同保險公司之間轉移產品”頗受業內關注。

      “這個設定使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的吸引力增強,但同時也會使業內競爭進一步加劇。”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這樣的設定下,對保險公司的服務、賬戶管理、投資業績、資產配置的流動性等都將形成一定的壓力。“一旦投保人將賬戶從A公司轉移到B公司,存量部分也很可能會隨之轉移,這對我們的資產流動性會形成一定的挑戰。”

    上一篇:人民幣兌美元半年上漲5.6% 換美元保值反倒虧了錢

    下一篇:國資委:下一階段央企重組不設時間表和數量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耻辱にまみれた失禁调教|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真实乱视频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xx肥老妇视频|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播放网站|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免费床戏全程无遮挡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中国一级特黄特色**毛片| 无需付费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性色xxxx| 污污网站免费入口链接| 人人爽天天碰天天躁夜夜躁|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八木梓纱老师三天两夜|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肉伦禁忌小说小可的奶水|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香蕉狠狠再啪线视频|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麻豆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肉体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得|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亚洲第一永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