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已調研400多次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以來,保險機構對209家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次數為414次。共有82家保險公司參與調研,其中中國人壽(31.460, -0.32, -1.01%)保險、天安財險、前海人壽、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等4家保險公司調研次數均在20次以上。保險機構調研方向主要集中在電子、工業和醫療行業等。從板塊上來看,保險機構調研中小板220次、創業板140次。從公司層面來看,京東方A(5.580, -0.13, -2.28%)、?低(37.040, -0.86, -2.27%)、貝瑞基因(57.410, 0.58, 1.02%)3家公司受調研次數較多。
從綜合調研頻次來看,前海人壽、中國人壽保險、天安財險、中國人壽養老保險等機構調研次數較多,均超過20次,調研個股數也均超過20只。這4家保險機構重點關注的個股有京東方A、大北農(6.120, -0.02, -0.33%)、華陽集團(22.070, -0.27, -1.21%)、菲利華(16.300,-0.14, -0.85%)、金科文化(11.950, -0.01, -0.08%)、一心堂(18.420, -0.25, -1.34%)、合興包裝(4.440, 0.07, 1.60%)、恒星科技(5.540, 0.06, 1.09%)、仙琚制藥(8.240, -0.19, -2.25%)等。除此之外,平安養老、中信保誠人壽、中國平安(68.640, -0.76, -1.10%)保險、恒大人壽、國聯人壽等7家保險公司調研次數超過10次。
從個股來看,部分公司成為保險機構密集調研的對象,其中,京東方A和?低曌钍茈U資青睞,分別接受了11家和10家保險機構的調研,參加調研的包括前海人壽、中國人壽、平安保險等。除此之外,歌爾股份(18.110, -0.01, -0.06%)、貝瑞基因、環旭電子(13.890,-0.61, -4.21%)、尚品宅配(152.000, -0.48, -0.31%)、沃森生物(21.060, 0.01, 0.05%)、一心堂、北新建材(21.470, 0.11, 0.51%)等個股被調研次數均超過5次。
其中,歌爾股份迎來8家保險機構集中調研,調研主要圍繞公司的核心業務展開。公司表示,聲學器件會在大客戶的帶領下持續升級,VR業務光學部分lens是公司重要的布局和優勢,VR下一代產品會升級。此外,公司希望凈利潤率穩中向上增長,且有很大的機會實現。
“從資金流向來看,2017年第三季度,保險機構分別增持、減持了156家和211家上市公司股份,其中增持10.48億化工醫藥行業股份、7.55億汽車制造業股份,以及6.19億通用設備制造業股份。”天風證券分析師陸韻婷稱,保險機構增持最多的企業也主要聚集在化工、電子以及材料行業,行業內分別有12家、27家和34家保險機構增持。其中山鷹紙業(4.310, -0.08,-1.82%)、廣深鐵路(4.960, -0.06, -1.20%)和馬鋼股份(4.290, -0.14, -3.16%)最受青睞,增持占總股本比例分別達到6.51%、4.9%和4.15%。而減持方面,三季度險資集中退出商業服務、飲料制造業、有色金屬、保險等行業。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險企大量減持30.15億電子制造業股份,因此四季度保險企業對電子制造公司的大量調研,也可能是未來險資回補電子制造業的信號。
電子行業受關注
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險資調研的對象中電子行業公司最多,達到38家;機械設備行業有22家公司接受調研;醫藥生物行業以16家排第三。此外,化工行業也有11家公司被保險機構調研。
具體看,電子行業成為四季度險資調研的人氣王。京東方A在10月份以來累計接待了11家保險機構的調研,據披露,參與調研的包括前海人壽、中國人壽、平安保險、陸家嘴(22.180,-0.34, -1.51%)國泰人壽等。上述機構主要關注公司主要經營信息、公司業績及行業主要情況、技術及創新情況、未來戰略布局等。公司表示,目前現有產線均穩健運營,并快速布局新業務領域。隨著轉型升級的推進和核心創新能力的提升,傳統產品繼續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新應用細分市場拓展成果初現,同時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加大研發投入。
?低曇步哟税ㄖ袊藟、陸家嘴國泰人壽、國聯人壽、長江養老保險在內的10家保險機構的集中調研。10月份以來,海康威視共受到3次包括險資在內的所有機構的集中調研。機構主要關注公司AI產品銷售額的披露,創新業務的進展和市場布局、競爭優勢,明年上半年國內景氣度能否持續等行業問題。
太平洋(3.780, 0.09, 2.44%)證券分析師指出,2018年電子行業內生外延成長動力強勁。國內企業在政策、資本、人才方面都為電子行業準備好了發展的客觀條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大國,電子產業向國內轉移是長期大趨勢。內生方面,電子行業具備創新能力,正在追趕并縮小與全球先進水平的差距;外延方面,中國的電子企業具備了全球范圍內進行橫向和縱向并購整合的能力,未來中國企業將走上世界舞臺。
值得注意的是,與扎堆調研電子行業的情況不同,保險機構雖調研機械制造公司的家數較多,但公司選擇上較為分散,每家公司只有不超過3家的險資調研。例如,三花智控(17.490,-0.20, -1.13%)四季度以來共接受了3家險企的調研,公司預計PON光模塊今年的銷售收入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對于北美市場的拓展關鍵在于是否具備競爭力的價格以及規;纳a能力;公司在5G光模塊的產能和未來擴產均有計劃,目前有專門的研發團隊跟進5G相關項目。
緊盯新興行業
截至今年10月末,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總額為19780.42億元,占比13.46%,相較于9月末的12.86%提升了0.6個百分點,投資股票和基金總額占整體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因此,對于2018年保險機構在資本市場的布局,陸韻婷指出,首先,險資將更加重視投資新興行業,比如電子、計算機行業和化工醫藥行業,如在調研的企業中,千方科技(13.350,0.25, 1.91%)、歌爾股份、美的集團(49.130, -1.82, -3.57%)等都被重點關注。未來隨著產業不斷升級,以及新興行業的崛起,大型保險機構會在此有所布局。
陸韻婷進一步分析認為,未來中小型險企會更加重視藍籌股的價值投資。“中小險企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電力、能源等傳統行業,10月10日保監會發布的《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第6號)》(征求意見稿)也明確強調險企應當更加注重險資投資涉及的市場風險和投資范圍。”陸韻婷稱,在當前“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的嚴監管環境之下,中小險企開始遏制過往的非理性舉牌等激進投資行為,轉而注重穩健價值投資,開始關注現金股利穩定、長期發展經營趨勢較好的行業和藍籌股。以國華人壽和華資實業(7.420, 0.08, 1.09%)為例,國華人壽三季度仍然以能源、電力、建筑等傳統行業為主要投資對象,集中投資龍宇燃油(11.580, -0.02, -0.17%)、騰達建設(4.730, 0.06, 1.28%)、太陽能(5.750, -0.06, -1.03%)等公司。三季度,國華人壽除了增持4.8億元江淮汽車(9.180, 0.05, 0.55%)之外,其他增持也主要著眼于電力、能源、證券等行業,如哈投股份(7.490, 0.24, 3.31%)、湘電股份(12.280,0.37, 3.11%)、山煤國際(4.860, -0.09, -1.82%)等。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陳健恒表示,目前“利率收斂和經濟分化”的背景有利于保險資金。第一,絕對利率水平升高以后,保險公司具備很好的配置長期優質資產的條件;第二,在銀行同業資產和表外理財收縮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具備更好的競爭能力,因為保險公司過去在資管方面相比銀行理財更規范。當銀行理財受到約束,保險公司就有了更好、更充分地挑選資產的權利,更有利于挑到更好、更優質的資產。
方正證券(7.110, -0.13, -1.80%)左欣然指出,當前,險企投資收益保持高位,控制成本下的利差益多多益善。控制成本下的利差是“益”而非“損”,人身險產品當前2.5%-3.5%的預定利率為利差奠定了基礎。而今年以來,市場利率的提升、權益市場的結構牛市直接提高了保險投資的收益,拉大了利差益。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下,預計未來利率將維持較高水平,權益資產環境較為穩定。
當然,A股未來的走勢也是保險機構密切關注的。中信證券(18.610, -0.65, -3.37%)預計,2018年全部A股盈利仍能保持10%的溫和增長,其中金融/非金融板塊增速為5.4%/14.6%,看好2018年A股慢牛行情?紤]到通脹預期和趨勢,明年上半年環境相對更好。本質上,龍頭整體的天花板由其所處經濟體總量決定,中國龍頭在國內是價值股,但在國際資金眼中則是越來越可靠的成長股。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穩步、健康且較快抬升,并最終實現超越,龍頭企業領漲A股至少還能貫穿2018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