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民企“走出去”現狀之時,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指出,作為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民營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但與此同時,部分民營企業境外投資也出現了違規經營、盲目決策、惡性競爭、忽視質量和安全管理等問題。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提出“走出去”戰略以來,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比重越來越大并且超過國有企業。“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對外投資所暴露出非理性投資現象,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身上。所以,加強民營企業境外投資規范迫在眉睫,也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禁止民企進行虛擬投資
中國實施對外開放戰略以來,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介紹,“過去5年期間,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當前境外投資的70%來自民營企業的投資。”
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同時,加強對民企的規范管理也顯得越發重要。根據本次《行為規范》的要求,民營企業境外投資應按照相關規定,主動申請備案或核準。境外投資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須獲核準;其他情形的,須申請備案。不得以虛假境外投資非法獲取外匯、轉移資產和進行洗錢等活動。
早在去年年末,商務部就開始加強對境外投資的真實性審查,明確表示將密切關注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非理性投資現象。此次公布的《行為規范》進一步明確將境外投資過程中出現的虛擬投資、轉移資產、境外洗錢等列入禁區。
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國際產能合作處處長張煥騰表示,目前在“鼓勵發展+負面清單”模式下,大部分境外投資活動都只需要備案管理。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此前也是完全放開的,但近年來這幾個領域出現了非理性投資傾向,因此被納入了限制開展的范疇。
“如今的管理思路很清晰,‘事前管理有區別、事中事后全覆蓋’,敏感類項目事前管理更嚴格,但更清晰更透明,其余項目管理更寬松,所有項目都更強調事中事后監管。”張煥騰說。
此次《行為規范》將主要從5個方面對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首先是完善經營管理體系,民企要建立健全境外投資決策、授權管理、財務管理等內部規章制度;其次,境外投資過程中要依法合規誠信經營;第三是鼓勵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熱心公益、增進文化交流;第四,境外投資需遵守東道國環保法律;最后是加強風險防控意識。
建立黑名單+聯合懲戒機制
為落實《行為規范》的指引作用,孟瑋介紹,國家發改委將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指導協調工作,各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企業“走出去”協調工作;第二強化服務保障,按照“放管服”要求進一步的加大力度,簡化辦事手續,優化辦事流程;第三是加快境外投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剛剛建立了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信用機制,下一步要把這一機制用好,進一步健全有關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通過信用體系的完善,為境外投資經營活動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行為規范》明確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將出現情節嚴重、影響惡劣不規范行為的境外投資經營活動主體和相關責任人納入信用記錄,實施聯合懲戒。
和振偉表示,在境外投資領域建立黑名單制度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企業自身的信譽是寶貴的無形資產。一旦被劃入黑名單,意味著企業被貼上缺乏信譽的標簽,企業投資經營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未來在黑名單里,也不排除再次劃分等級,企業的無形資產越來越重要。”
“未來實體投資將成為對外投資的主流,相比金融、保險、文化類產業,基礎設施、制造業成為投資關注的重中之重。因此,民企‘走出去’之前需要有長遠的規劃。非理性投資、盲目跟風,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缺少規劃。”和振偉建議。
此外,孟瑋還透露,國家發改委將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會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范》,并爭取盡快發布,實行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