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的這番話,安撫的不僅是快遞從業者的心,也彰顯了中央政府在經濟新業態上的篤定姿態,提醒審慎監管的大勢所趨。
眼下來看,“包容審慎”這四個字,說反復強調恐怕不為過。就在上個月的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李克強總理在特別致辭中說,“我們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比如像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都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方式,促進了其健康發展。”6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舉例說,“幾年前微信剛出現的時候,相關方面不贊成的聲音也很大,但我們還是頂住了這種聲音,決定先‘看一看’再規范。如果仍沿用老辦法去管制,就可能沒有今天的微信了!”于此,總理要求政府部門對待各類新業態、新模式要有“包容審慎”的態度。再往前,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亦曾明確提出,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強總理到訪義烏一家網店。這家網店老板大學畢業后來到素有“網店第一村”的青巖劉村創業,幾年間月銷售額已過百萬,還帶動了不少員工創業。聽到這里,總理高興地鼓勵正忙著接單的“店小二”既當就業者,又當創業者,未來成為“大掌柜”。
“包容審慎”四字,所謂包容,就是容得下不同,眼界遼闊一些,視野宏觀一點;所謂審慎,就是守得住底線,尊重新動能,了然新方位。
為什么要“包容審慎”?因為從辯證法來說,新事物總是難以自動匹配老規矩的。而今,《快遞條例(草案)》終于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不得不說的是,在快遞業原始生長的階段,問題不少、矛盾也不小:野蠻分揀的眾怒、禁止摩的的鏗鏘、惡性競爭的無序……都給消費者及社會帶來了不少麻煩。不過,面對“成長中的煩惱”,自然無須“把孩子和臟水一起潑掉”。7月11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17年二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完成快遞業務量174億件,同比增長31.4%;實現快遞業務收入約2186億元,同比增長27.5%。在快遞成為經濟社會常態的時候,驀然回首,我們會發現當初的“包容審慎”是何等緊要而關鍵。
公共決策要向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傾斜,這是“包容審慎”的題中之意。而即便是常規的城市管理,“包容審慎”四字仍須奉為圭臬。
有權切莫任性,自當“包容審慎”。(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強調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李克強張高麗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