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肥肉活得長?
8月29日,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一項關于飲食方面的新研究,文章比較專業,一般人不大容易看懂,而國內一些自媒體的解讀就“淺顯”多了——“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才健康”。這種顛覆常識的解讀瞬間引爆網絡,由于這是《柳葉刀》上的權威論文,一些網友質疑的聲音也顯得“底氣不足”。【詳細】
秋季進補冬蟲夏草不可亂吃
冬蟲夏草到底是什么
冬蟲夏草又名蟲草,其實質是一種真菌——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之所以稱為“冬蟲夏草”,是因為其“成長”過程。蝙蝠蛾為繁衍后代,會在土壤中產卵,卵隨后變成幼蟲。冬蟲夏草菌會侵入幼蟲體內,吸收其營養,并不斷繁殖,致使幼蟲體內充滿菌絲而死,這便是“冬蟲”。次年夏天,冬蟲夏草菌在幼蟲頭部長出一株4~10厘米高的紫紅色小草,這便是“夏草”。“夏草”冒出地面,被采挖、晾干,就變成平時大家見到的樣子。
冬蟲夏草怎么吃最好
由于冬春夏草藥性溫和,與其他滋補品相比,具有更廣泛的藥用和食用性,是年老體弱、病后體衰、產后體虛者的調補藥食佳品。可是如果食用方法不當,往往不能充分發揮它的營養作用。關于冬蟲夏草的吃法,用量上每人每天0.5~5克左右是最好的,常見的有煎煮食用、燉湯食用、泡酒喝和直接咀嚼吃。
冬蟲夏草不可亂吃
因為冬蟲夏草具有獨特而優良的醫療和保健功效,導致一些人認為蟲草包治百病,即使沒病吃了也有益無害,甚至有多多益善的錯誤認識。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冬蟲夏草使用不當也可能出現反作用。中醫認為,人的機體應該陰陽調和,陰陽平衡,比如有的人是陽盛陰虛,盲目食用冬蟲夏草,反而對身體不利,因此服用前很有必要向醫生咨詢一下。【詳細】
感冒著涼喝紫蘇生姜水
天氣越來越涼,近日和同學外出聚會,回到家后就感冒了,有些發熱。于是,我的母親就把紫蘇葉和生姜一起加水煮,喝了一大碗之后就出了很多汗,體溫也降下來了。請問專家此方機理何在?
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劉永惠教授解答: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病毒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因寒涼導致的惡寒、發熱或肌肉酸痛在日常生活中頗為常見,屬于風寒感冒。紫蘇葉和生姜加水煎服,有解表發汗、祛風散寒作用。【詳細】
百合沙參粥緩解秋燥
中醫認為,秋季是燥氣主令,常易發生燥邪,表現為口唇干燥、舌干少津、皮膚干燥、干咳少痰等。秋季在五行屬金,五臟屬肺;就四季而言,秋主收。依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秋季養生保健需要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養陰、清肺為主。本期給大家推薦一個緩解秋燥的小方。
取百合20克、南沙參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煎沙參、百合,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熟粳米后加入冰糖,稍煮成稀粥。每日早晚溫熱食,外感風寒咳嗽者不宜服。【詳細】
核桃全身都是寶
核桃仁含脂肪65-70%、蛋白質15-20%、碳水化合物10%以上。此外,核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斤核桃仁的營養價值相當于9.5斤牛奶,或5斤雞蛋,或4斤牛肉的營養價值。所以人們又稱核桃為“養人之寶”。生食甘美適口,炒食齒頰留香。【詳細】
鯽魚,四類人要少吃
鯽魚雖好,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以下幾類人要注意:
痛風病人。一般來說,常把食物按照嘌呤含量分成四等:超高嘌呤食物、中高嘌呤食物、中低嘌呤食物和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鯽魚嘌呤含量為137.1毫克,屬于第二等食物。在痛風急性發作期,病人每天的嘌呤攝入量應限制在150毫克以內,此時應禁止吃鯽魚;在痛風緩解期,病人可限量吃鯽魚。
對魚類過敏的人。有些人屬于過敏體質,吃魚就會引起過敏,這部分人最好別吃鯽魚。
部分肝腎疾病患者。患有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要對尿酸進行控制,因為尿酸酸化過多和尿酸排泄過多與結石有關聯。因此,這類患者要限制嘌呤攝入,不能過多吃鯽魚。由于鯽魚富含鉀,急性腎衰竭的病人也不能食用,否則會加重腎臟負擔。在肝臟疾病的急性期,病人應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20克之內,鯽魚富含蛋白質,因此,這類病人也不宜吃鯽魚。
出血性疾病患者。鯽魚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這種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等作用。出血性疾病包括過敏性紫癜、維生素C缺乏癥、血友病等,主要原因為止血機制異常,表現為不同部位出血,患有這些疾病的人群也不宜吃鯽魚。【詳細】
☆精彩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