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擼起袖子加油干”系列報道:五大發展安徽在行動
日期:2017-03-06 11:49:54 來源: 點擊:
——“擼起袖子加油干勇闖新路這一年”系列報道之一
本報訊 記者 吳林紅 汪國梁 聶揚飛
編者按: “安徽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有基礎,推動深化改革、內陸開放有闖勁,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只要以釘釘子精神干,再接再厲、不驕不躁、奮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 ”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論述了安徽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問題,明確要求我省把發展著力點轉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上來,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 近一年來,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積累了什么經驗?未來如何“擼起袖子加油干”?本報從即日起刊發“擼起袖子加油干勇闖新路這一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提出“一大目標、五大任務”的要求。這是指引我們站上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的行動綱領,是加快建設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
7000萬江淮兒女銘記關懷、牢記重托、聚力奮進,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總抓手,開啟了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新征程。 五大發展見行動,美好安徽譜新篇。在京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搶抓戰略機遇,擔當歷史使命,堅定地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闖出新路,奮力在全國發展方陣中走在前列。
踐行新理念 開啟新征程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新發展理念是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安徽“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創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省第十次黨代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吹響了“堅定不移闖出新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建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安徽”的嘹亮號角。
省委書記李錦斌深刻指出:“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就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央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發展之路。 ”
省第十次黨代會對著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作出決策部署,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又通過《安徽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明晰今后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34項重點任務、36個重大工程,構成了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指南。
這是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安徽方案”,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安徽行動”,是深化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的“安徽宣言”。
“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對動員全省上下更加堅定自覺地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推動全省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張韶春說。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我省代表、委員表示,要始終堅持小創新小發展、大創新大發展、不創新難發展的思想理念,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桎梏和觀念羈絆,尤其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樹立彎道超車、敢于領跑的雄心壯志,強化創先爭優、脫穎而出的進取精神,登高望遠、勇闖新路,真正以理念上的先人一步,實現發展上的高人一籌。
行動是最好的證明。去年,安徽生產總值增長8.7%、居全國第6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居全國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7%、居全國第12位,財政收入增長9%,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8.3%……我省主要指標增幅好于預期、領先中部、快于全國,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我省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總抓手,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鍛造新引擎 打開新格局
——下活“先手棋”聯動“一盤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下好創新“先手棋”,是五大發展的首位選擇。
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這是繼上海之后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安徽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回首過去一年,創新潮涌江淮。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由中科大主導研制成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京滬干線”合肥—上海段率先開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顯示觸控玻璃實現量產……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一位。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啟動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羅平表示。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新的一年,我省應充分利用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優勢,繼續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大力推進新興產業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和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如果說創新發展要下活“先手棋”,協調發展就要下好“一盤棋”。
去年12月,我省出臺《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安徽實施方案》,提出基本形成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格局,成為長三角重要的新興增長極。安徽加強與滬蘇浙等高對接,努力提升區域發展能級。
合肥都市圈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皖江城市帶建設穩步向前,跨江聯動和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提速;南北結對合作和園區共建,促進皖北地區全面振興;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快馬加鞭;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如火如荼……區域板塊整體聯動,打開嶄新發展局面。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全國政協委員王鶴齡說:“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只有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力度,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推動城鄉區域協同發展。 ” 協調發展才能行穩致遠。不少代表、委員表示,要統籌抓好“一圈一帶三區”建設,穩步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大力推進“四化”同步發展,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加快形成競相發展、多極支撐的發展新格局。
激發新動力 構筑新高地
——唯改革才能有出路大開放才能大發展
改革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是五大發展闖出新路的不竭動力。
早春時節,一場發生在皖東小城的醫改探路,引來全國媒體密集關注。天長市以縣醫院為龍頭,上聯三甲、下聯鄉村,組建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讓縣級、基層醫療機構和患者多方受益,為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提供一種方案。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在全國率先推行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建立“3+2”清單制度體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發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9.2萬戶;營改增試點、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首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全面完成煤炭、鋼鐵去產能任務及職工分流安置再就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一年來,安徽改革的新突破、新成果令人振奮。
“一些具有標志性、關鍵性的改革方案出臺實施,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為安徽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李霞認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要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協調聯動、層層推進的良好局面。“改革的思路要更寬,路徑要更明,措施要更細,推進要更實。期待安徽在行政體制、農業農村、醫藥衛生等領域,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讓安徽改革的品牌更加響亮。 ”李霞說。
開放也是改革。安徽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有“左右逢源”的獨特優勢,開放發展大有可為。過去一年,我省在“一帶一路”國家設立境外企業27家,增長13%;完成營業額9.3億美元,增長13.4%;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吸收外資30.8億美元、增長9.5%;合肥空港等4個進境指定口岸建成運營,馬鞍山港口岸鄭蒲港區、合肥港二類水運口岸通過驗收對外開放;全省進出口貨運量突破3000萬噸,國際貿易集裝箱貨運量突破100萬標箱…… “成績鼓舞人心,前景令人期待。 ”全國政協委員吳春梅表示,當前,國家正大力推動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安徽要全面對接國家戰略,圍繞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新興增長極,全面提升我省在全國區域發展和開放合作中的戰略地位。“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引導各地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著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安徽開放發展的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 ”
共建新家園 共享新福祉
——天上不會掉餡餅擼起袖子加油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韓軍說,宣城市持續將“生態立市”作為三大戰略之一,聚力打造山水生態之城,把一方水土建設成為生態大公園、文化大觀園、旅游大樂園、宜居大家園。 這是安徽實施綠色發展行動的縮影。過去一年,我省立足于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壯大綠色經濟規模,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我省全面完成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PM2.5年均濃度下降3.4%,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山水人文共生、生態綠色共享,正在成為改善人民生活、展現安徽形象的重要發力點。許多代表、委員提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要以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為基石,大力實施“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程;以重點領域污染防治為核心,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大力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以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保障,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市縣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發揮制度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激勵約束作用。
讓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是一切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安徽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多謀民生之利,多辦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讓人民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獲得感。
103萬貧困人口脫貧,1077個貧困村出列,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脫貧攻堅首戰告捷。過去一年,安徽認真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建立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脫貧攻堅年度戰役打出了氣勢和成效,距離“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目標更近一步。
“當前我省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要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全省40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需要我們上下齊心,擼起袖子加油干。 ”全國政協委員李衛華說,脫貧攻堅重在精準、難在精準、成敗系于是否精準。要圍繞“精準”做文章、圍繞“求實”抓落實,以大別山區和皖北地區為主戰場,嚴格按照中央及省委部署,推動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向縱深推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為安徽民生工作金字品牌的民生工程,2016年投入資金825.5億元,較上年增長13.6%。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完工3.5萬公里;農村危房改造竣工10.6萬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工項目628個,解決10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棚戶區改造新開工28萬套,基本建成26.5萬套;707個城市老舊小區完成整治建設……一系列帶著溫度的閃光數字,匯聚成民生工作的靚麗答卷。同時,平安安徽建設全面提檔升級,連續7年邁入全國先進行列,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民生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全國人大代表羅建國表示,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著手,增強民生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未來,應當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民生制度,抓住關鍵環節,層層傳導壓力,件件落實責任,促進民生工程提質增效,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蛋糕”、提升獲得感。 “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新的一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擼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實干加巧干,加快建設向總書記絕對看齊、讓黨中央絕對放心的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上一篇:中央文明辦發布2月好人榜
下一篇:安慶推進法律顧問制度向部門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