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亭村:堅持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 核心提示 】
宜秀區五橫鄉楊亭村不僅風景如畫,而且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元素,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產業發展之路。十八大以來,該村先后榮獲“安徽省先進集體”、“安徽省”五個好“基層黨組織標兵”、“安徽省水環境優美鄉村”、“安徽省森林村莊”、“安徽省美麗宜居村莊”、“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等稱號。如今,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為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楊亭村也將繼續在黨建引領下發展綠色產業。
10月29日,記者在楊亭村采訪時發現,該村的各個黨小組都在開會,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楊亭村黨總支書記楊凱介紹,村黨總支在組織統一學習后,又安排各黨小組自學,以求學深學透、入腦入心。
一直以來,該村始終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建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動力引擎,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積極引領和帶動黨員干部及廣大群眾共同建設美麗鄉村。該村“兩委”帶領村民們緊緊圍繞“生態楊亭、美麗楊亭、宜居楊亭、和諧楊亭”的總體目標,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將楊亭村打造成為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標桿。
楊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因此,該村干部在工作中,不僅要走在前列,更要干在實處。當地群眾稱,楊凱事事作表率,處處當榜樣,20年如一日,扎根楊亭村,帶領全村致富興業。
楊亭村地處丘陵地帶,限制了田地耕種和作業,該村也曾有意招商引資,嘗試發展工業,但工業進村勢必影響村里的生態環境。因此,該村因地制宜,大膽發展特色生態茶產業,開展摘茶體驗、登山觀光、休閑垂釣,打造出了“品龍山野茶、飲甘甜泉水、享生態養生”的品牌。
楊亭茶場過去是集體林場,森林植被保護良好,自然風光秀麗。經過多年的發展,茶園從原來不足30畝,發展到高標準有機茶園600畝,每年為村集體創收近百萬元,并帶動村民100余人就業,產生50余萬元勞務收入。
正在茶林里干活的程大姐一臉興奮的說:“我們村產的茶葉供不應求,很多客商提前來收購。我們家以前一年的收入,僅夠家里的日常開支,如今有了茶林,我每天干7、8小時,一年務工費就能拿到1萬多元錢,我們的生活富裕多了。”。
此外,楊亭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鼓勵村民回鄉創業,通過土地、山場流轉,引進了多家農業企業,逐步形成了“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給村民帶來100多萬元的勞務收入,使村民增收有了保障。
在楊亭村采訪期間,記者看到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綠草如茵,一塵不染的水泥路通村達戶,村民自治環保協會、青年黨員公益救護隊活躍在該村各個角落。青年黨員劉燕說,為有效釋放黨建活力,為綠色發展的“培養基”包好扎、滅好菌,她們將一張責任牌,把環境衛生責任細分到每一名黨員頭上。據了解,楊亭村在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中,黨員、干部、志愿者不計報酬,自覺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文明創建等活動,該村實行環境衛生市場化運作,重點對道路沿線、景區周邊、示范園區環境進行整治,使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得到提升。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該村努力提升林場的旅游功能,修通了2000米的茶園休閑觀光登山步道,已建成品茶亭、石拱橋,慕名而來的游客日益增多。
通過多年的努力,楊亭村村民過上了走水泥路、喝干凈水、燒沼氣灶、上衛生廁、用節能燈的新生活,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楊亭村不僅提高了物質文明建設,而是精神文明建設也迎頭而上。
多年來,楊亭村積極開展爭做好婆婆、好媳婦、好妻子、好女兒、好鄰居的“五好文明戶”活動,爭創遵紀守法、移風易俗、勤儉持家、尊老愛幼、鄰里團結的文明戶評比活動;利用農民休閑文化廣場,組建了一支婦女文藝舞蹈隊,每天傍晚在廣場跳舞,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每到花開季節,“郁金香基地”數十萬株郁金香競相綻放,吸引了無數市民前來觀花賞景,造就了郁金香的“賞花經濟”,近年來,楊亭村結合宜游宜秀,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打造鄉村游,逐步形成了春賞郁金香,夏看向日葵、冬品紅綠梅的旅游態勢。2016年,楊亭村累計接待游客20萬人次,農家樂發展到20多家,直接從事旅游及其相關行業的村民約300人,旅游綜合收入超過千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基層黨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尤其是報告中對提升組織力的強調,更是既有針對性,又有可操作性。我們一定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把提升組織力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開啟‘紅色引擎’,推進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提質!”采訪結束時,楊凱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們村的發展,是在黨建引領下實現的,我們將始終堅守這個原則”。
(記者/胡玉堂 通訊員/嵇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