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文明創建讓社區有“面子”更有“里子”
宜秀區大橋街道地處城郊結合部,境內人口眾多,文明創建點多面廣,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在爭創活動中,大橋街道以軟環境建設為載體,以硬環境設施建設改善為抓手,進一步細化工作機制,實行科干包村、村干包組、黨員包點,同時以周調度,月考核,把創建任務納入到年終總考核的形式,狠抓落實,強化督查,扎實推動文明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地點:葉祠社區
變化:建停車場,豎晾衣架
葉祠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由于當時客觀條件限制,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該小區及神靈潭大溝周邊“臟、亂、差”問題突出。整治前的神靈潭大溝周邊白色垃圾隨處可見,雜物、廢舊車輛隨處堆放,一到夏天溝內就會有異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
葉祠社區黨總支書記汪家春告訴記者:“這次我們對神靈潭周邊進行了環境整治,這個工程對這個硬化、綠化、美化、亮化,總共投入資金50萬元左右。”
葉祠小區的環境整治工程從今年的3月初動工,主要是對神靈潭一側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同時對小區周邊進行綠化,并拆除了小區的違章搭建,對小區的外立面進行刷白。神靈潭周邊的垃圾清理之后,在原來的位置修建了一個停車場,引導居民規范停車。同時還豎立起一排晾衣架,方便群眾晾衣,得到周邊居民的交口稱贊。
王華富老人在葉祠小區住了有十來年了,小區環境變好后,他每天都會帶著孫子在小區里散步、玩耍。“以前這個地方比較臟亂差,現在好多了。我天天帶孫子在這個地方散步,非常開心。”葉祠老小區居民王華富由衷地說。
據了解,葉祠社區先后投入近200萬元對小區環境,道路硬化、綠化等進行升級改造。同時為了進一步壓實責任,葉祠社區進行干部包保責任制,將任務落實情況與年終干部績效工資考核掛鉤,并有效發揮物業行管人員和社區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廣大居民參與到文明創建活動中來。
“在文明創建過程中我們不要因為創建而創建,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把這項創建工作做好做實做長,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創建帶來的實惠。”汪家春說。
葉祠社區通過文明創建常態化、經;拈_展,從外觀到內涵將老舊小區改造成為百姓心目中滿意的“新小區”。
地點:象山村
變化:出門都干干凈凈的
與此同時,在象山村婁屋組,記者看到,該村投資20萬元新修建公共廁所正在進行外立面的粉刷和內部裝修,預計再過十天左右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象山村自2016年被列為市級美麗鄉村建設以來,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環境整治,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圍繞道路硬化、主干道綠化、重點項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現在治理了環境衛生,我們是相當的舒服。出門都干干凈凈的,治理了以后,亂停亂放都一概沒有了。家門口路我們都自己掃,環境都自己管理。很欣慰,我們也感到很幸福。”象山村村民丁學明說。
為認真抓好文明創建的宣傳發動工作,象山村召開群眾動員大會,村委會工作人員上門入戶向群眾發放宣傳冊和致群眾的一封信,并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宣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理念,激發農民群眾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
文明創建工作是有多方面組成,除了硬環境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大橋街道緊緊圍繞創建目標,積極推進軟環境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力營造創建文明城市的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先后舉行了百人書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法大賽、“文明社區、幸福家庭”宣傳以及為“最美家庭”頒獎等活動,創造積極的輿論環境。
(嵇奕華 江金志 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