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群眾心里話民生 生活處處見民生
日期:2017-08-23 10:54:02 來源: 點擊:
今年以來,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創新建立特邀監督長效機制,最大限度發揮特邀監督員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大投入,全面發力,提升民生工程實施效果,推動民生工程順利實施。
國道省道和村道 都是連心致富道
我叫張金友,家住宜秀區羅嶺鎮羅嶺社區嚴新組,我在這個小鄉鎮里已經生活了50多年之久,近些年的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大大改善了我們的交通環境,讓我們這些老百姓都感觸頗深。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實施之前,我們社區的路又窄又臟,遇上場大雨,就會泥濘不堪,走路都難以下腳。就算是天氣情況好的時候,兩輛車一來一往也開不過去,只能單向行車,十分不方便。我的兒子在外地上班,每年回家過年,市里的計程車有時候也不愿意開到這一片。從這里想打車去市里有時候也要碰運氣,因為這里的道路問題導致車流量也很少。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實施之后,道路加寬了,路面也變得整潔起來,下雨刮風什么的對交通也造成不了困擾了。這還不算什么,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仍在繼續中,未來只會變得越來越好。道路的整修、擴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大大的便利,現在我們去哪里,在家門口就能坐車。我們社區的“劉果王”年紀輕輕就很有頭腦,承包了一片地種起了水果,剛開始別人都不看好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也不好賣,誰知道公路修好以后,他雇輛貨車拉到城里,來回方便,耽誤的時間也少,到城里水果依然新鮮,能賣個不錯的價格。現在大家都夸他又聰明又有遠見了。在外地的孩子很長時間沒回來,猛得一回來看到家鄉的路整修的這么好,也是非常高興。我兒子還說:修通了一條公路,就搞活了一帶流通,就能富裕一方百姓。是啊,交通暢通了才能促進經濟發展,交通不好,里面的東西出不去,外面的東西也進不來,更別提什么經濟發展了。
我在這里生活了50多年,親眼見證了羅嶺鎮50年來的變遷,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向往外面的大城市,但是,我有信心能夠看到,將來的某一天,我會看到這個小鄉鎮繁榮的商業街,四通八達的交通和林立的小區高樓,然后也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工作和生活。
美麗村莊是我家 農村不比城里差
我叫楊大春,家住宜秀區羅嶺鎮林春村楊老組。自從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開展以來,我們林春村就一天一天“出落”起來。走進林春村,只見青脊白墻的徽派住宅樓風貌整齊;寬敞整潔的水泥路旁的綠化帶內,三四米來高的香樟樹萌發翠綠的新枝,冬青、紅葉石楠和桂花相間搭配,孩子們在互相追逐嬉戲,大爺大媽在房前大樹底下拉著家常……和諧幸福的畫面讓我心生歡喜。村里的老老少少吃過晚飯以后,都喜歡到廣場上乘涼,聊天。
在村里的休閑廣場上,兩個籃球架佇立在藍天下,西側兩個室外乒乓球桌,壓腿器等健身器材整齊擺放,一名保潔員正清掃垃圾。“每到放學和周末這里可熱鬧了,鄰近屋場上的孩子們都來這里打球、玩耍。我早晚就到廣場上散散步,搗鼓幾下健身器材,活絡活絡筋骨。逮空還到村委會的農家書屋來借幾本書看看,我們如今也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大姐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現在各項廣場舞也開展起來,要多熱鬧有多熱鬧。
農村老家大變樣 幸福生活樂哈哈
我叫吳天生,是羅嶺鎮林春村人,作為從小生活在羅嶺鎮的“仔子們”,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家鄉的變化。以前路邊臟亂的村道變得整潔了,村民房前屋后亂堆的雜物不見了,單調的紅磚墻已被充滿農村生活氣息的繪畫覆蓋,整潔的道路兩旁繁花似景,花草樹木交相輝映,村居環境建設面貌一新……這些變化,正是“建設美麗鄉村,打造新農村升級版”的一個縮影。如今的黃梅大地上,美麗鄉村建設正向縱深推進,涌現出了一批村新、景美、業盛、人和的美麗鄉村。
羅嶺鎮有著很悠久的飲食文化,鎮上的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省市做著飲食的生意,鎮上到處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孩子愛玩,老人怕寂寞。過去,吃完晚飯后,大家散散步、看看電視,很早就睡覺了,現在不一樣了,鎮上有了文化廣場,晚飯后,大家根據喜好各有去處,休閑鍛煉、閑話家常。有打籃球的,有跳廣場舞的,有下棋的,有玩體育健身器材的,男女老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
文化廣場建成以來,已經成了群眾健身活動的主要場所,一些人摒棄了賭博陋習,積極參與到健身娛樂活動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自覺強身健體已蔚然成風。大家一致認為,“請客吃飯不如請人出汗”。
“以前一到晚上閑下來沒事做,就只好打打牌,看看電視,現在有了文化廣場,我們就自發組織跳廣場舞,去年還在市里組織的比賽里得了獎呢。”張阿姨高興地說。
“過去羨慕城里的老頭老太太們到了晚上可以去公園散步,可以到健身廣場去鍛煉身體,沒想到現在我們農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每天可以享受這樣的新生活,晚上吃了飯可以到公園散步,可以到到廣場上跳舞,也可以玩體育健身器材。”正在下棋的周大爺樂呵呵地說。
家人還對告訴我,每年都有“民生工程送戲進萬村”活動,政府出錢把電影小戲送到家門口,著實讓村民過一把看戲癮。村里的大學生村官免費當起了圖書管理員和輔導員,輔導十幾個留守孩子的功課,還教他們吹口琴。精神生活的豐富提升了村民的素質,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這都得益于政府實施的民生工程,我由衷感謝民生工程,民生工程確實是連著我們老百姓的心,是給我們解難事、辦實事的貼心工程、暖心工程,是點亮我們美好生活的燈塔,讓我們能夠不斷擁有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羅嶺鎮張金友楊大春吳天生口述,羅嶺鎮民生辦周琳整理)
上一篇:宜秀區新添一塊“國字招牌”
下一篇:張衛率隊督查葉篤正科普館開館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