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新形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的根本要求,各省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要從“速度情結”中擺脫出來,不唯GDP,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此外,防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做實財政收入數據,加強地方債務管理也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國內推進的統計核算改革、統計監管執法的趨嚴等,能在技術上保證GDP等數據能更趨真實。
多地官方確認數據存水分
2017年1月,遼寧省地方兩會期間,遼寧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對外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呈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
2018年年初,有更多地方“自揭其短”。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內蒙古黨委表示2017年擠掉財政收入虛增空轉和部分旗縣區工業增加值存在的水分,壓實經濟總量,夯實財政收入。
經內蒙古財政審計部門反復核算后,調減2016年內蒙古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占總量的26.3%;經過初步認定,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基數也相應核減。
1月11日,據“天津廣播”官方微博消息,正在召開的天津濱海新區地方兩會上,在更改統計口徑(注冊地改為在地)、擠掉水分后,濱海新區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調整為6654億元。相較此前公布的2016年新區上萬億的GDP規模,大致縮水約33%。
調低了2016年財政、GDP等數據之后,這些地方2017年的相關數據都獲得了正常的增速。如天津濱海新區2017年GDP預計同比增長6%,內蒙古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剔除虛增空轉因素后同比增長14.6%。
數據變化的不同原因
“工作重心轉移到追求高質量發展上來,不要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GDP增速高一點低一點沒關系,統計數據會更真實。”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
此外,統計數據調整還有部分技術原因。葉青表示,在國內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背景下,地方關停了很多工業企業,部分企業很長時間沒有開工,統計時比較常規的做法會調整口徑——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速時,會在上年基數中剔除掉這部分關停企業的數據。
至于企業數據統計方面,葉青表示,不少企業注冊在工業區或新區中,是為了享受該區域優惠政策,但部分企業并不在當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地統計是按照企業在哪里生產經營,統計就算在哪個區域。在地統計的方法,各地執行力度不同。
對于財政收入數據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按照我國財政收入劃分體制,比如增值稅屬于央地共享稅,中央對于地方每年增量部分會有稅收返還。地方財政需要算一筆賬,虛增財政收入究竟是上繳的多,還是返還的多。隨著營改增的推進,增值稅央地分享比例的調整,部分地方在財政收入方面可能需要重新“算賬”,原來的算法對地方未必劃算。
一些分析人士預測,后續主動開展數據擠水分的地方可能會增多。十九大之后,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各地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是重要動因。
1月3日至4日上午,天津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表示,當前,天津發展面臨著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我們下決心調整優化結構,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堅決不要徒有虛名、自欺欺人的“速”和“量”。
李鴻忠還指出,我們不唯GDP,就是要扭轉錯誤的政績觀,以高質量發展追求高質量、高難度的政績。
1月3日,內蒙古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要在打好三大攻堅戰上聚焦聚力,制定專項方案,拿出過硬舉措,主動化解風險隱患,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內蒙古明確提出從2017年起,利用3至5年、爭取用3年時間把政府債務率降到合理水平。
出于國家宏觀政策調控準確性考慮,統計數據真實度有必要提高,相關改革已經推開。2017年6月26日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和《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致力于改進統計方法、增強統計問責,來提高統計數據真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