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繼2016年下半年江蘇地區五家農商行陸續成功上市后,此前并未傳出農商行上市消息的廣東地區農商行也在跟進。
與江蘇相比,廣東地區擬(已)上市農商行資產規模普遍較大,位列國內農商行前列。另一個擬上市農商行數量較多的省份——安徽,則是另一番景象:該省5家已完成上市備案的農商行,資產規模普遍不超過500億元。
此外,截至目前,已有11家農商行登陸資本市場,其中A股5家,H股3家,新三板3家。擬上市農商行數量則攀升至至少31家,計劃上市地點以A股和新三板為主。
廣東第五大農商行
南海農商行的前身是南海農信社,于2011年12月完成改制更名,是廣東第五大農商行,總資產規模位列全國農商行前20位。截至2017年9月末,該行資產規模較當年年初增長9.5%至1719.57億,2017年前三季該行實現凈利潤20.13億元,相當于2016年全年凈利潤的1.16倍。
除銀行牌照外,南海農商行還擁有廣東地區第二張金融租賃牌照:該行發起設立的佛山海晟金融租賃于2016年中開業,作為發起股東,南海農商行持股40%。
作為當地農商行,南海農商行的股東也主要以當地民營企業和居民為主,且非常分散,股東總數超過1.1萬戶。數據顯示,該行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只有34.8%,第一大股東佛山市南海承業投資持股比僅為6.03%。
在分紅方面,廣東地區(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農商行綜合分紅率普遍高于20%。以南海農商行為例,該行2013年至2016年綜合分紅率分別達25%、28%、23%和23%,順德農商行此前數年的綜合分紅率更是在40%以上,可稱得上是典型的“現金奶牛”。
所在地佛山
向萬億GDP沖擊
事實上,南海農商行所在地只是佛山市的一個區。佛山市目前管轄5個市轄區,每個區都有自己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別是佛山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高明農商行、三水農信聯社。
而順德和南海也是佛山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區,受益于區內經濟增長,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資產規模分別達3000億和2000億,佛山農商行雖然資產規模較小,但也接近千億。據了解,佛山市政府計劃在今年底前完成佛山農商行、高明農商行、三水農信聯社3家機構合并組建市級農商行的工作任務。合并完成后,佛山市也將擁有三家千億級農商行。
佛山的經濟實力到底如何?統計局數據顯示,佛山2017年GDP總量占廣東全省的10.6%,達到9549.6億,同比增8.55%,GDP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作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也提出了2018年經濟增長目標:沖擊萬億GDP,成為廣東第三個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經濟預增8%。
隨著經濟的平穩發展,佛山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也同步增長。2017年,佛山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2萬元,達12.63萬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58萬元,同比增長9.2%;浱K皖三省“爭鳴”
連續兩家廣東農商行公布上市意圖,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江蘇地區的“農商行上市潮”(含輔導期農商行)。
事實上,由于江蘇省與廣東省所處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兩地農商行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客戶需求等外部環境顯著不同,在規模、經營管理和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也不同。
從改制進度來看,江蘇省作為農商行改制的第一梯隊,至2016年5月,轄內62家農合機構已全部改制為農商行,改制率100%,而廣東省尚未完成農合機構全部改制。
從規模上看,廣東地區農商行兩極分化嚴重,大型農商行和小型農商行并存,最大的廣州農商行資產規模甚至超6000億元,比一般的城商行規模還要大;而江蘇地區農商行資產規模相對平均,多為千億元及以下水平。
江蘇地區5家農商行2016年陸續上市后,也帶動了省內一批農商行提出上市計劃。其中:如皋農商行已在新三板掛牌,太倉農商行已申報新三板掛牌,大豐農商行已遞交A股IPO招股書,海安農商行、昆山農商行均已完成A股上市輔導備案,江蘇射陽農商行也在2016年年報中宣告該行上市計劃開始啟動。
值得注意的是,與首批上市的五家蘇南農商行資產規模基本在千億水平不同,江蘇地區新一批擬上市農商行資產規模普遍在400億至700億之間,其中射陽農商行2016年末總資產僅為340億。
另一個農商行上市大省——安徽省則是另一番景象:5家已完成上市輔導備案的農商行資產規模普遍在2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計劃在新三板掛牌的廬江農商行資產規模更是不過200億;只有股東大會通過啟動上市決議的合肥科技農商行,資產規模接近9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