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31日,這位“金絲雀碼頭總規劃師”、金絲雀碼頭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來到中國雄安新區,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見證下,他和兩家中國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這家昔日將倫敦一處破落的小小地塊“點石成金”的公司將為雄安新區提供設計、規劃、建設、運營建議,建設“雄安新區金融科技城”。
據英國天空新聞報道,喬治·伊克貝斯科在雄安新區項目中的角色,有可能成為他職業生涯中的另一項重大成就。
“這家英國公司將倫敦的碼頭區變成了世界領先的金融中心,它將在中國城市的發展中同樣發揮關鍵作用。”英國天空新聞的文章如是評論。
建設中國“金絲雀碼頭”
幾年前,喬治·伊克貝斯科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專門提到中國。“對于發展迅速、有雄心趕超的國家來說,金絲雀碼頭會是一個被高度贊賞的案例,我們也許可以在中國建五六個金絲雀碼頭。”這位被廣泛認為是英國房地產業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如是表示。
在雄安新區前,喬治·伊克貝斯科早已付諸行動。
2016年11月29日,喬治·伊克貝斯科來到深圳龍崗區考察。
去年3月,金絲雀碼頭集團與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前海合作開發“中英金融科技城”項目。
也許看到了喬治·伊克貝斯科的熱情,不少地方政府也有意向金絲雀碼頭集團拋去橄欖枝。去年9月25日,四川自貿區服務貿易對歐合作推介會在倫敦舉行,會上中方領導人提及,“希望從金絲雀碼頭的建設中,尋找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寶貴經驗”。
英國公司來到中國并非偶然。分析人士認為,英國脫歐后失去了歐盟這一巨大的市場,就必然要尋找新的市場,這就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增強。
因此,評價金絲雀在雄安新區的合作項目時,特蕾莎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筆投資“非常重要且十分有潛力,能為來自中國境外的企業提供機會”。
這與中國希望發展雄安新區的愿望不謀而合。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中英金融科技城”項目是近期外國領導人訪華期間在雄安新區進行的唯一大型合作項目。
“中方清楚地認識到,倫敦是一個全球金融中心,如果他們想要建立一個全球金融中心,倫敦和英國公司是明顯的最佳選擇。”英國對華貿易專員理查德·伯恩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我覺得這個項目就是金絲雀碼頭的復制品,但顯然這里還有很多專業知識。”
倫敦締造樣本
金絲雀碼頭位于倫敦東部泰晤士河,在19世紀“大英帝國”鼎盛時期,曾是全世界最繁忙的碼頭之一。
但20世紀60年代以后,“大英帝國”解體,貿易不復繁盛。與此同時,隨著海洋貿易集裝箱化興起,倫敦周邊的深水港崛起,金絲雀等城市碼頭逐漸走向沒落。
轉折發生在1978年撒切爾夫人上臺后。這位奉行資本主義保守派的“鐵娘子”一上臺就大力推行私有化,在眾多領域避免政府的過多干涉。金絲雀碼頭日后的復興正得益于此。
金絲雀碼頭最早的開發商是加拿大公司奧林匹亞約克(Olympia & York),喬治·伊克貝斯科正是奧林匹亞約克公司早期派去的考察團中的成員之一。他目睹了碼頭在1987年的衰敗慘狀:“沒有水,沒有電,什么都沒有……我給老板保羅·萊克曼的建議是"千萬不要碰!"
但結果卻是老板沒有聽他的話,喬治·伊克貝斯科也被派往倫敦負責開發。在寫給《泰晤士報》的一篇文章中,他回憶起最初受命前來開發碼頭的情景:“我們抵達現場,看到當地社區的人們正在示威。與此同時,政客們正在擔心德國的法蘭克福將超過倫敦成為歐洲金融中心……”
一開始,喬治·伊克貝斯科所做的就是不計成本鋪建基礎設施,這是一項工程浩大的任務:90%的面積都需要填河造地,由于交通不暢,很多建筑材料甚至要從泰晤士河上用駁船運過來。
奧林匹亞約克公司在這里創造了建設奇跡,18個月內建成7.5座高樓。
但危機同樣如影隨形。由于遇上英國經濟不景氣,許多打算入駐的公司擱置了搬遷計劃。此外,由于倫敦政府換屆,之前承諾的大量搬遷國家與倫敦二級政府機關到金絲雀碼頭辦公以及修建地鐵等基礎設施均未能兌現……一連串連鎖反應居然使得奧林匹亞約克這家巨型公司在全球分布的近百家公司幾乎破產。金絲雀碼頭項目也只好在又引入沙特王子、索羅斯、摩根等戰略投資者后,才保證了按時完成。
意識到交通對該地區的重要性,原奧林匹亞約克公司的所有者萊赤曼家族贖回金絲雀碼頭,并在1994年成立了金絲雀碼頭集團后,斥資幫助倫敦政府修建地鐵線。1999年,貫穿金絲雀碼頭和老城區的輕軌地鐵開通,每天從凌晨運營到午夜,便利的交通讓該地區人氣日漸興旺。
從這之后,金絲雀碼頭才真正迎來了春天。
麻雀如何變鳳凰
經過30余年的建設,現在的金絲雀碼頭由一個衰落的傳統碼頭港區蛻變成為集金融、商業、出版、教育等多領域混合的城市中心,商辦和零售的建筑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成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倫敦“新金融城”。
這個曾經衰敗到不通水電的97英畝(約合0.39平方公里)的小小地塊,如今坐落著英國最高的三棟建筑,聚集了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英格蘭銀行、渣打銀行、英國石油公司等最負盛名的企業,《每日電訊》、《獨立報》、路透社和《鏡報》等商業媒體均落戶于此。從2016年底開始,英國內閣辦公室的公務員們也開始搬至金絲雀碼頭辦公。
金絲雀碼頭所在的哈姆雷特塔區(Tower Hamlets),曾經是倫敦乃至全英國最窮困的區之一,如今正在煥發著經濟的生機。新金融城西北方向6公里外的肖爾迪奇區,與倫敦中心金融城僅隔2.5公里,原為重工業區和貧民區。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廢棄后,肖爾迪奇區得以“重見天日”,倫敦政府試圖通過加大基礎建設、減免稅收、租金等多重政策,把這里打造成“未來硅谷”。
在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評選中,倫敦以高分繼續保持“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寶座。
有人指出,若無金絲雀碼頭,或許就沒有倫敦快速成長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