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收入形勢總體較好,反映經濟質效繼續提升。據統計,稅務部門上半年共組織稅收收入(已扣減出口退稅)81607億元,同比增長15.3%,反映出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態勢。上半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7800億元,增長7.3%。同時,與企業盈利水平相關的企業所得稅增長13.5%,企業發展活力和經濟發展質效繼續提升。
工業和服務業稅收收入均較快增長,反映產業發展協調性增強。上半年,工業和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速分別為14.7%和13.2%。其中,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逐步緩解,工業稅收走出2016年的下降局面,自2017年起連續6個季度增長超過10%;服務業稅收收入近年來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17年以來連續6個季度增速在10%以上,反映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態勢明顯。
新興產業稅收收入增長形勢較好,反映經濟新動能茁壯成長。上半年,新興產業稅收收入繼續較快增長。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稅收收入繼2016年以來連續9個季度增速超過30%之后,今年上半年仍然增長29.3%。科研和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26.5%,其中研究和試驗發展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19.6%,顯示基礎研究行業迅速發展。
消費類稅收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反映國內需求較為旺盛。上半年,零售業稅收收入增長20.5%,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較高增速,住宿餐飲業稅收收入增長8.6%,走出了前幾年的低迷狀態,反映居民消費較為旺盛。
四大板塊稅收收入均平穩較快增長,反映區域協調發展態勢較好。上半年,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地區稅收收入分別增長13.3%、19.5%、19.7%、10.9%。與2017年相比,四大板塊稅收收入增速均明顯提高。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付樹林表示,上半年,財稅部門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20余項。據統計,前5個月,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減稅943億元,增長25%;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減稅2886億元,增長46%;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減稅536億元,增長30%。各項減稅政策有效落地,進一步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助力企業輕裝前行。
“今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了深化增值稅改革的三項重大改革舉措,并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目前相關改革運行平穩,效應逐步顯現。”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說。
“截至5月31日,增值稅稅率調整共涉及增值稅一般納稅人895萬戶,與稅率調整前相比,改革首月實現凈減稅348億元,減稅幅度8.57%。”據王道樹介紹,稅率下調后,原適用17%、11%稅率的行業,如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普遍減稅,其中制造業減稅獲益最大。改革首月,制造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52萬戶,與稅率調整前相比,整體實現凈減稅141億元,減稅幅度8.77%,減稅金額占到所有行業減稅總額的40.7%;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也減稅明顯,交通運輸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1萬戶,減稅幅度11.38%;建筑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44萬戶,減稅幅度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