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五橫鄉是國家級生態鄉鎮,五個村(社區)中心村全部是省級美麗鄉村,其中楊亭村還獲評“中國最美宜居休閑鄉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去年以來,該鄉圍繞“生態立鄉、綠色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推行林長制,落實屬地責任,健全長效機制,實現林長責任網格化管理,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
為統籌抓好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該鄉在保護好山好水上下功夫,創新提出“一張表”和“一本賬”制度,將責任落實到每個林長身上,讓每一片生態林區都有自己的“家長”,實現林長全覆蓋,讓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個人,有效解決了原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形成了管養合力,使“興林”舉措更加精準。
五橫鄉黨委書記陳杰南是五橫鄉“總林長”,陳杰南說,圍繞推進林長制,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地堅持“兩手增綠”——政府+社會資本。一方面,政府負責道路兩旁的綠化,開展總五路、楊白路、五虎路、花溪茶谷景區、鄧石如景區道路增綠造綠護綠行動,實現見縫插綠、應綠盡綠。近三年五橫鄉植綠13000平米。另一方面,結合土地流轉,引進大企業和社會資本種植楊梅等經濟作物,既有生態價值,又有經濟價值。對于鄉里這些接地氣舉措帶來的好處,作為楊亭村的林長五橫鄉楊亭村黨總支書記楊凱感受頗深。從1998年楊凱當選村黨總支書記開始,楊亭村就定下一條規矩:不準在山上伐一棵樹。后來,楊亭村又根據村里的實際,將一些“整片整片病死樹”的地方栽上了茶樹、楊梅樹等。護綠、增綠之后,楊亭村的生態更好了,經濟效益也來了。如今的楊亭村,更是“把生態放在第一位”——生態立村、產業興村、旅游富村,有700畝有機茶園,并且以每年20畝的速度擴大有機茶園種植面積,年吸引近10萬游客到村里游玩。“真正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楊凱說。
在“林長制”改革的五橫生動實踐中,一個目標清晰而堅定,即守護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釋放生態紅利惠民生,實現“生態好、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生態惠民,綠富雙贏。近年來,五橫鄉就以林長制為契機,大力引進社會資本,融合一二三產業,既做楊梅深加工,又發展鄉村旅游,向林地要產出、向空間要效益。積極發揮中國秀園、楊梅、茶葉基地等特色優勢,做大做靚,形成品牌優勢,從而帶動苗木、經果產業整體發展,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五橫茶葉”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虎山村“金虎山”粉絲獲“綠色食品”和安慶市著名商標稱號。全鄉5個村(社區)都有茶葉種植,總面積達4000畝,其中楊亭村、白林村、曰公社區茶葉已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年產新茶8000余斤。形成了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和節慶活動,楊梅采摘節已成為安慶市知名節慶,今年3月底開園的“安慶市第四屆郁金香花展”已吸引超過10萬游客入園賞花觀景,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日趨完善,打造“先進村、特色村、示范村”幸福畫卷正在五橫盡情舒展。
走“一村一品、一村一韻”道路,五橫每個村居盡顯風流。圍繞茶葉、楊梅、桂花、花溪茶谷“四大基地”, 楊亭、曰公、白林、五橫、虎山“五大林場”, 龍云、龍麟、鴻盛、竣鴻“四大生態園”、 金虎山粉絲“一條綠色生產線”,推進五個村居深度融合、錯位發展。楊亭村緊緊圍繞“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鄉村變景區”的思路,全面整治村莊環境、挖掘旅游潛力,建成楊梅基地、楊亭茶場、龍麟生態園、書畫小鎮等特色生態旅游線路,開發了郁金香、月季、向日葵、菊花等四季賞花項目,常年開展采茶踏青、楊梅采摘等節慶活動,游客人數逐年遞增。中國秀園景區帶動周邊5個村居近100余人就業。從幾年前的貧困村華麗轉身為特色村、示范村、先進村的白林村,更是結合本地實際,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在借鑒本村獅山林場“龍山雨露”的多年種植經驗,發展綠茶種植,抓主導產業支撐。吸納2家以觀光、種植、休閑、采摘、養老與一體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落戶,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產業。五橫社區依托境內五橫社區林場、吳楚楊梅基地、鴻盛生態產業園、源浦禪寺等自然景觀、鄉土文化濃郁的資源優勢,積極開發“農家樂”生態休閑民俗文化等旅游項目,加快發展規模高效的現代農業。曰公社區依托500余畝的吳楚楊梅基地,帶動周邊群眾和貧困人口就近就業30多人,引進紅綠生態成功流轉了1000多畝良田,實現規模化種植。虎山村則是發揮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優勢,打造千畝紅薯基地,來滿足“金虎山”手工紅薯粉絲原材料的需求。每年的楊梅采摘節、年俗活動、郁金香花展吸引游客達20萬人次,創造旅游收入150萬元。(羅峰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