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走心”幫助貧困戶
去年5月1日,左征勇作為宜秀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一名隊員,被選派到該區大橋街道眉山村駐村扶貧工作隊任扶貧專干一職。一年來,他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從單一到多面的扶貧之路。
轉變角色
投入扶貧之路
投身專干角色選派入村之初,左征勇狹義地認為“扶貧”就是幫助貧困老百姓脫貧致富,只要他們達到了既定的人均年收入標準就行了。但是,隨著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了解,他對扶貧工作的理解慢慢加深,“真正的扶貧不僅要解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提升貧困家庭的生活質量,更要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
2017年5月,省扶貧暗訪組對眉山村扶貧工作問題的反饋,不僅對眉山村扶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標準;還對精準扶貧、因戶施策工作給予了指導意見,要求杜絕形式主義、虛高撥低、過分自信、懈怠心理。
左征勇主動請纓,承擔起眉山村建檔立卡73戶貧困戶214人的戶檔資料完善整理和入戶走訪工作。從貧困戶申請報告到脫貧公告、從一戶一表到一戶一檔、從一戶手冊不定時記錄到月有措施成效記錄、從村包片干部陪同入戶到熟練獨自走訪、從對扶貧文件的一知半解到積極咨詢相關部門吃透文件精神,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專項整改工作當中,準確地重新定位了自身角色——扶貧專干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而來。
扶貧一年來,他參與整改、完善戶檔資料73份,對照標準填寫扶貧手冊、幫扶手冊450余本,記錄各項措施、成效4000余條。腳踏實地做事、真心實意幫扶,通過幾個月的入戶走訪,左征勇能熟記每一戶的家庭基本信息、致貧原因、傷殘大病情況、務工收入情況,并熟練講述每戶所享受的扶貧政策,在每次各級督查檢查中做到查前介紹、查中輔助、查后解釋工作。
腳踏實地
真心服務
2017年6月,左征勇在走訪貧困戶蘇小龍家時,了解到其子蘇亮亮(6歲)滿口只長出幾顆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進食,限制了孩子的正常發育與生長。得知這個情況后,他主動向原單位宜秀區城管執法局匯報此事,并幫助聯系口腔醫院,隨即蘇亮亮接受了口腔醫院全面專業的牙科檢查,被確診為先天性牙組織不全癥。咨詢了醫生之后,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蘇小龍不知所措。醫院負責人知道左征勇帶著貧困戶尋醫就診的原委之后,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經過長達13個月診療,蘇亮亮的牙癥明顯好轉,后續七年的治療及八萬元的醫療費用均由醫院承擔。左征勇坦言,他深深感受到,扶貧路上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戰斗,而是全社會在參與。
今年5月,左征勇主動聯系眉山村蔬菜種植企業,介紹蘇小龍的母親寧小梅到種植基地務工,通過一幫一帶,為這個家庭增加了家庭收入,也為他們穩定脫貧增收打下了基礎。
去年8月30日,左征勇收到區扶貧辦下發的關于教育扶貧政策全覆蓋的相關文件之后,便第一時間撥通了幫扶對象胡蓮娣的電話,指導其長女王靜到所就讀的大學申請國家助學金,通過幫扶,為該戶申請各類教育資助5500元。
他的另一戶結對幫扶對象楊銀八家中只有一人外出務工,今年4月,為提高楊銀八的家庭收入,左征勇因戶施策,為其申請200只免費雞苗,鼓勵其配偶徐麗維發展家禽養殖,組織她參加農業養殖技術技能培訓,并為其申請到戶產業獎補2000元,幫助楊銀八家實現產業年收入4000元。
產業扶貧政策的實施,既完成了產業達標任務,又讓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增收。
能幫到別人
一切都是值得的
扶貧路上,左征勇一步一個腳印。
左征勇與貧困戶的每次促膝長談,不但記下了他們每一個合理請求與愿景,還熟練講解每一個即將實施的扶貧政策,幫助他們制定幫扶計劃。在田間、在務工場地以及貧困戶家中,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來到這個新崗位,我時刻牢記扶貧工作的服務宗旨,用心用力去幫扶困難群眾,恪盡職守,做一名合格的基層扶貧干部。”左征勇由衷地說道,駐村扶貧工作雖然枯燥且繁瑣,但是拉近了與貧困戶的距離,雖然工作繁忙,忽略了對自己家庭的照顧,但只要看到貧困戶露出幸福的微笑,就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記者/劉惠子 通訊員/嵇奕華 蘇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