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晚報】創業路上的一名敢闖老兵 有夢想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日期:2018-08-17 09:24:19 來源: 點擊:
殷芳祥今年57歲了,在很多人看來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到了這個年紀,已經臨近退休的時候,自然是要做好準備,回歸家庭享受天倫之樂了。而眼下年近六旬的殷芳祥卻躊躇滿志,依然在為著自己熱愛的事業奔忙。
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殷芳祥一直不忘初心,從不輕易在困難面前低頭,有著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憑著這股勁兒,他選擇了人到中年之際在熟悉的領域創業,并為當地百姓提供就業機會。
中年創業 從事老本行
宜秀區楊橋鎮官兵村,殷芳祥2014年再度來到這里。
“我雖然并不是楊橋人,但對這一方熱土卻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殷芳祥告訴記者,1986年他從部隊退伍后干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楊橋當地的一個漁場上班。那時候他年紀輕,再加上吃苦肯干,得到不少老師傅的賞識,水產養殖和魚苗繁殖等等都是在那時積累的豐富經驗。沒想到后來漁場經營不下去了,而當時殷芳祥也已人到中年,因為舍不得自己對于水產養殖業的這份感情,2004年他毅然選擇在這個領域創業。“養魚、養蝦、養珍珠,這么多年來水里來水里去的,早已經成為習慣了,上了岸就不知道干啥好。”
雖遇滑鐵盧 仍不退縮
創業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剛剛開始因為資金有限,殷芳祥選擇與人合伙。同樣是從事水產養殖業,這一次他將地點選在了桐城。
“那時候我們的啟動資金非常有限,之所以選擇在桐城,就是因為當地的租金相對便宜。只考慮了租金,卻忽略了當地的水源環境是我們并不熟悉的。”殷芳祥告訴記者,不同的水質和不同的環境,對于水產養殖項目的開展都是有影響的,自己擅長魚苗繁殖,可是沒想到在桐城承包的這塊水域上遭遇了滑鐵盧,創業以失敗而告終,經濟損失將近四十萬元。
面對巨額的經濟損失,合伙人打了退堂鼓,認為水產養殖靠天吃飯,還得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風險太大了。
“干任何事都沒那么一帆風順,更何況是創業呢,我相信自己,也相信自己選擇的這個行業。”2012年,憑著不服輸的勁頭,殷芳祥重起爐灶,又在樅陽承包了一塊水域,他起早貪黑泡在水里,和工人同吃同住,還向從外地請來的專家悉心請教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殷芳祥的努力沒有白費,魚苗成活率很高,養殖的魚也銷往安慶、銅陵等周邊很多地區。
打造低碳生態農莊
2014年底,經人指引,殷芳祥又一次來到楊橋鎮——這個他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楊橋鎮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在外地承包魚塘或者土地的年限都很短,不具備持續發展性。回到這片熟悉的熱土就不同了,我承包300多畝地,簽了三十年約。”殷芳祥目前規劃了水產養殖面積100畝、苗木面積250畝,發展水產養殖、建設林下經濟、打造宜養宜游的生態園是他未來選擇的方向。
“我相信自己選擇的這條路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雖然收益相對緩慢,但是沒有關系,我愿意干也愿意等。”殷芳祥說,他想要留住身邊的綠水青山,建一座生態園,發展生態型低碳農莊。他的項目也為周邊很多貧困家庭提供了就業途徑。(劉惠子 張箭)
上一篇:“戲鄉”羅嶺 黃梅飄香
下一篇:【40年改革幸福路】徐淑萍的三次住房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