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五橫鄉林長制串美景連民心
日期:2019-05-21 15:28:17 來源: 點擊:
——打造鄉村振興鄉村全域游景區
近年來,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始終圍繞“五綠”目標,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融合發展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力爭實現“點上突破、線上開花、面上結果”,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鄉村全域游的知名景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區。
點上突破,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有力推進
今年,安慶市委市政府將五橫鄉“一村兩企”作為林長制改革試點單位,機遇千載難逢。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市直13個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到工作現場開展工作,每周都不少于一次現場調度指揮,給予全力支持。該鄉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五橫鄉林長制辦公室項目推進指揮部”,舉全鄉之力、全鄉之智,主動對接、主動作為,將試點工作清單第一時間逐一細化分解,連同《五橫鄉2019年林長制工作目標任務清單》、《林業企業發展主體責任清單》“三單”上墻,推行林長責任網格化管理,落實具體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堅持一日一調度,努力干出特色,干出實效。力爭今年實現創3A景區目標任務。楊亭林場花溪茶谷土建工程、綠植工程5月底全部完工。楊白線兩側環境整治和行道樹綠化同軍民融合道路工程建設等統籌推進,民房改民宿(茶餐廳、咖啡屋)已完成設計,正抓緊組織施工。 該鄉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實屬地責任,健全長效機制,實現林長責任網格化管理,在保護好山好水上下功夫,創新提出“一張表”和“一本賬”制度,將責任落實到每個林長身上,讓每一片生態林區都有自己的“家長”,實現林長全覆蓋,讓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個人,有效解決了原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形成了管養合力,使“興林”舉措更加精準。 目前,五橫鄉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村(社區)中心村全部是省級美麗鄉村,其中楊亭村還獲評“中國最美宜居休閑鄉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線上開花, “五綠”目標任務超額高質完成
山長在、林長綠。林長制改革推進以來,宜秀區五橫鄉始終聚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守林有責,守林盡責,推動了生態五橫建設,助力綠色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單”。
造林綠化“增綠”。通過植樹造林、森林質量提升、四項創建、全民義務植樹等工程,完成綠化造林285畝、封山育林1532畝,完成森林撫育3317畝,創建生態綠園單位5家、綠色長廊建設4公里,栽植苗木3.02萬株。森林保護“護綠”。實施公益林保護,全年保護公益林1.17萬畝。深入貫徹“五打”專項行動,各村居6月底前完成綠化遮掩任務。鄉林業站組織實施對49株古樹名木掛牌保護,落實到人。林區管理“管綠”。建立森林防火體系和有害生物防治建設,落實“七級包保”,嚴格執行“三個一律”,使全鄉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4‰以內。對全鄉709畝發生枯死樹山場進行全部清理,組建松材線蟲病除治專業隊,發現一株,清理一株,固定監測1個,確保全鄉森林資源安全。組織由公安、城管、民政、土地、林業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按照“五打”專項行動要求,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活動,林業行政查處率在98%以上。 產業壯大“用綠”。目前,五橫鄉林業企業13家,其中市級林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合作社1個。進一步加大對林業企業培育支持力度,按照區推進“一村四企”林長制工作清單要求,科學制定五橫鄉"一村兩企"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清單落實方案,具體細化,明確時間節點,責任到人,對標對表,銷號落實。 林業改革“活綠”。創新集體林權制改革和綠色金融投入機制,以林長制為契機,大力引進社會資本,融合一二三產業,重點發展以茶葉種植、加工為主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擴大楊梅、火龍果、櫻桃、龍山野茶、黃桃、獼猴桃種植面積,目前全鄉林果面積達到1200畝,昔日的荒山上如今長滿了致富增收的茶葉和楊梅。鮮果產量達55萬斤,其中楊梅35萬斤。
面上結果, “山水林田協奏曲”令人流連忘返
綠水青山成幸福靠山。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宜秀區五橫鄉緊緊圍繞推進林長制改革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地堅持“兩手增綠”——政府+社會資本。一方面,政府負責道路兩旁的綠化,另一方面,結合土地流轉,引進大企業和社會資本種植楊梅等經濟作物,既有生態價值,又有經濟價值。
在探索“林長制”改革的五橫生動實踐中,一個目標清晰而堅定,即守護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釋放生態紅利惠民生,實現“生態好、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生態惠民,綠富雙贏。該鄉認真按照一路一景、一企一單和一村一特要求,串起美景、連起民心。加緊推進2公里銀杏大道、2公里紅楓大道、1公里柿子大道、2公里櫻花大道、1公里桂花大道等景觀大道建設。新增茶園760畝。對全鄉13家林業企業,加強分類指導,明確企業發展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建立個性化支持服務清單。隨著山水林田的變化,鄉村生態優勢逐漸轉化為經濟優勢。今年在成功舉辦第五屆郁金香花展之后,即將在5月、6月和10月份相繼舉行薰衣草花展、燈光展、楊梅采摘節、百花展等,努力實現“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客”。預計2019年楊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萬元,虎山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行列,其他3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凈增長10萬元以上。預計2020年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長20%。
在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同時,五橫鄉黨委政府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聚焦貧困群眾,推動共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上,該鄉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當地貧困戶增收的核心舉措,從產業扶貧模式的創新、扶貧主導產業的培育、產業扶貧疊加覆蓋上破題開篇,全力推進,走持續穩定增收的脫貧道路。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即各類基地(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園區優先吸納貧困村集體、貧困戶的生產要素,優先帶動貧困人口入園經營、創業、務工。目前,全鄉共有40余名貧困戶在農業龍頭企業務工,開發森林防火、保潔環衛等公益性崗位25個;10名生態護林員走上工作崗位。
如今的五橫鄉天天有變化、日日新氣象。“茶旅經濟、賞花經濟、采摘經濟、生態經濟”輪番上演,“花展、采摘、書畫、美食”節慶活動相繼舉辦, “鄉村變景區、村莊變景點、田園變公園”美好愿景在這里變成現實,一幅“山水林田協奏曲”令人流連忘返。
(方華 錢凱 占進)
——打造鄉村振興鄉村全域游景區
近年來,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始終圍繞“五綠”目標,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融合發展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力爭實現“點上突破、線上開花、面上結果”,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鄉村全域游的知名景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區。
點上突破,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有力推進
今年,安慶市委市政府將五橫鄉“一村兩企”作為林長制改革試點單位,機遇千載難逢。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市直13個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到工作現場開展工作,每周都不少于一次現場調度指揮,給予全力支持。該鄉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五橫鄉林長制辦公室項目推進指揮部”,舉全鄉之力、全鄉之智,主動對接、主動作為,將試點工作清單第一時間逐一細化分解,連同《五橫鄉2019年林長制工作目標任務清單》、《林業企業發展主體責任清單》“三單”上墻,推行林長責任網格化管理,落實具體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堅持一日一調度,努力干出特色,干出實效。力爭今年實現創3A景區目標任務。楊亭林場花溪茶谷土建工程、綠植工程5月底全部完工。楊白線兩側環境整治和行道樹綠化同軍民融合道路工程建設等統籌推進,民房改民宿(茶餐廳、咖啡屋)已完成設計,正抓緊組織施工。 該鄉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實屬地責任,健全長效機制,實現林長責任網格化管理,在保護好山好水上下功夫,創新提出“一張表”和“一本賬”制度,將責任落實到每個林長身上,讓每一片生態林區都有自己的“家長”,實現林長全覆蓋,讓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個人,有效解決了原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形成了管養合力,使“興林”舉措更加精準。 目前,五橫鄉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村(社區)中心村全部是省級美麗鄉村,其中楊亭村還獲評“中國最美宜居休閑鄉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線上開花, “五綠”目標任務超額高質完成
山長在、林長綠。林長制改革推進以來,宜秀區五橫鄉始終聚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守林有責,守林盡責,推動了生態五橫建設,助力綠色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單”。
造林綠化“增綠”。通過植樹造林、森林質量提升、四項創建、全民義務植樹等工程,完成綠化造林285畝、封山育林1532畝,完成森林撫育3317畝,創建生態綠園單位5家、綠色長廊建設4公里,栽植苗木3.02萬株。森林保護“護綠”。實施公益林保護,全年保護公益林1.17萬畝。深入貫徹“五打”專項行動,各村居6月底前完成綠化遮掩任務。鄉林業站組織實施對49株古樹名木掛牌保護,落實到人。林區管理“管綠”。建立森林防火體系和有害生物防治建設,落實“七級包保”,嚴格執行“三個一律”,使全鄉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4‰以內。對全鄉709畝發生枯死樹山場進行全部清理,組建松材線蟲病除治專業隊,發現一株,清理一株,固定監測1個,確保全鄉森林資源安全。組織由公安、城管、民政、土地、林業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按照“五打”專項行動要求,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活動,林業行政查處率在98%以上。 產業壯大“用綠”。目前,五橫鄉林業企業13家,其中市級林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合作社1個。進一步加大對林業企業培育支持力度,按照區推進“一村四企”林長制工作清單要求,科學制定五橫鄉"一村兩企"林長制改革試點工作清單落實方案,具體細化,明確時間節點,責任到人,對標對表,銷號落實。 林業改革“活綠”。創新集體林權制改革和綠色金融投入機制,以林長制為契機,大力引進社會資本,融合一二三產業,重點發展以茶葉種植、加工為主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擴大楊梅、火龍果、櫻桃、龍山野茶、黃桃、獼猴桃種植面積,目前全鄉林果面積達到1200畝,昔日的荒山上如今長滿了致富增收的茶葉和楊梅。鮮果產量達55萬斤,其中楊梅35萬斤。
面上結果, “山水林田協奏曲”令人流連忘返
綠水青山成幸福靠山。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宜秀區五橫鄉緊緊圍繞推進林長制改革要求,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地堅持“兩手增綠”——政府+社會資本。一方面,政府負責道路兩旁的綠化,另一方面,結合土地流轉,引進大企業和社會資本種植楊梅等經濟作物,既有生態價值,又有經濟價值。
在探索“林長制”改革的五橫生動實踐中,一個目標清晰而堅定,即守護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釋放生態紅利惠民生,實現“生態好、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生態惠民,綠富雙贏。該鄉認真按照一路一景、一企一單和一村一特要求,串起美景、連起民心。加緊推進2公里銀杏大道、2公里紅楓大道、1公里柿子大道、2公里櫻花大道、1公里桂花大道等景觀大道建設。新增茶園760畝。對全鄉13家林業企業,加強分類指導,明確企業發展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建立個性化支持服務清單。隨著山水林田的變化,鄉村生態優勢逐漸轉化為經濟優勢。今年在成功舉辦第五屆郁金香花展之后,即將在5月、6月和10月份相繼舉行薰衣草花展、燈光展、楊梅采摘節、百花展等,努力實現“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客”。預計2019年楊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萬元,虎山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行列,其他3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凈增長10萬元以上。預計2020年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長20%。
在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同時,五橫鄉黨委政府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聚焦貧困群眾,推動共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上,該鄉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當地貧困戶增收的核心舉措,從產業扶貧模式的創新、扶貧主導產業的培育、產業扶貧疊加覆蓋上破題開篇,全力推進,走持續穩定增收的脫貧道路。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即各類基地(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園區優先吸納貧困村集體、貧困戶的生產要素,優先帶動貧困人口入園經營、創業、務工。目前,全鄉共有40余名貧困戶在農業龍頭企業務工,開發森林防火、保潔環衛等公益性崗位25個;10名生態護林員走上工作崗位。
如今的五橫鄉天天有變化、日日新氣象。“茶旅經濟、賞花經濟、采摘經濟、生態經濟”輪番上演,“花展、采摘、書畫、美食”節慶活動相繼舉辦, “鄉村變景區、村莊變景點、田園變公園”美好愿景在這里變成現實,一幅“山水林田協奏曲”令人流連忘返。
(方華 錢凱 占進)
上一篇:區黨政領導干部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研修班第一期開班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