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入巷 訪企問企
日期:2019-03-07 14:23:29 來源: 點擊: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繼黨的十九大之后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對我市經濟家底的一次“全面體檢”。搞好經濟普查,是宏觀決策和管理的需要,它關系到“國計民生”和老百姓的“吃穿用住”。“小賬本”匯成“大數據”,為國家制定大政方針提供客觀決策依據,更是對科學指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南針和風向標。大橋街道立足宜秀發展的前沿陣地,以“穩”為先,穩中求進,并將四經普工作納入街道年初政治首要任務,全員參與,全速推進,全面打響“新春第一戰”。這其中芭茅巷黨員身份的普查員隊伍(共有16名普查員,其中黨員同志14人,發展對象1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成為四普工作中的一個亮麗縮影。
芭茅巷社區地處城郊結合部,與安慶市經開區和長江大橋開發區相接壤,區位較為特殊。在承擔了本轄區普查單位任務的同時,還增加了光彩四期、光彩家居博覽中心、鋁型材區、客氣中心站等處近 35萬平米, 901戶公司和個體普查的登記任務,占全街道普查總量的40%,是大橋街道經濟普查工作的主戰場。
四普較前三次相比而言,普查內容更復雜,審核更嚴格,過程更繁瑣,存在著時間緊、任務重、范圍廣、審核嚴、聯絡難等諸多困難。光彩大市場內商賈云集、商貿繁榮,很多經營單位既有公司又有個體營業執照,注冊地和經營地錯綜繁雜,尤其商戶流動性大,甚至有的出國在外,一份調查問卷和一張普查登記表,最短幾小時,最長需要幾周時間,有時候為了普查登記一家單位,普查員需要不辭勞苦地蹲守,不厭其煩地交流溝通,消除普查對象的顧慮和模糊認識,闡明經普數據真實性是反映大宜城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讓四普達成共識,贏得支持。確保提供的數據真實無誤。春節以來,陰雨連綿、初春的寒風撩人刺骨,很多商家開業時間都較往年都推遲了,這給我們普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普查員們通過電話預約,驅車到異地走訪,重復上門復核,最終完成填報。聘請專業會計審核數據邏輯關系,發現報表不合格的打回重來,重新上門,沒有投機取巧,只能苦干實干。即便是“磨破嘴皮、踏破鐵鞋”,也要向上級組織交出滿意的合格答卷。
“壓力即動力”。大橋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同志不分晝夜地督查指導在一線,下達按質按量按時交差的硬指令,并跟蹤問效問責。社區黨委緊抓進度和質量兩手硬,建立調度機制、包保機制和獎罰機制,從月調度到周調度再到日調度,掛圖作戰,倒排時間、倒逼進度。社區兩委8人分別包保8個普查小區,每天進行跟蹤問詢,遇到有難度的普查對象,兩委成員隨即與普查員共同上門與商戶溝通,完成登記工作。“急行軍”+“拉網”式的排查摸底,既要質量,又要效率。普查員放棄多少個節假日休息和探親訪友的時間,白天訪商戶,晚上整報表,馬不停蹄,風雨兼程。尤其是首次擔當普查任務的同志以人之十我之百的付出,在普查一線成長歷練、錘煉黨性。面對上級統計局普查辦對普查員的要求不斷升級,不斷變化,全體普查員們在學中干,干中學,積極爭當普查業務的帶頭人,努力爭做“四普”一線的扛旗人。
目標的實現,關鍵在黨、根本在人。四普工作是考驗社區黨組織在關鍵時期能否思路清晰、組織有力、執行有力。芭茅巷社區黨委緊抓政治思想工作不放松,堅決杜絕“統計加估計,大致加大概”等錯誤思想和隨意行為,保障普查數據不失真、原始數據不摻水,緊抓作風紀律不放松,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發揚“四敢”精神,攻克“四普”難關。考察黨員同志在關鍵時刻能否拿得出、立得住、叫得響、打得贏。目前“四普”工作已進入收官之作,基本實現四普“質量”和“進度”兩個100%的目標。
獵獵黨旗迎風招展,深植每個普查員的心間。“攻堅求突破,創新添活力,發展高質量”的美好愿景激勵著我們在絢麗春日里卯足干勁,不懈進取。 (任祥金、江軍)
上一篇:婁雪松赴上海、江蘇等地考察對接 招商引資項目
下一篇:宜秀區開展“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專項行動學習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