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轉移就業,是脫貧的“好處方”、好路徑,更是助力脫貧攻堅、穩固脫貧成果的好辦法。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宜秀區白澤湖鄉白澤社區通過政策引領、社區參與、企業幫扶等多種形式,從技能培訓、轉移就業、扶持創業等方面下功夫,以“一戶至少一人就業,以就業促致富”為目標,精準發力,涌現出許多值得點贊的人和事。
禍不單行生活陷入困境
家住宜秀區白澤湖鄉白澤社區神墩組的江賢龍,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先天性聾啞,經殘疾鑒定,確認為聽力二級殘疾,家中獨生女江婉怡今年13歲。由于身患殘疾、收入微薄,夫妻離異,女兒由江賢龍撫養,生活十分困苦。正在他陷入絕望之際,社區兩委成員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上門宣傳扶貧政策,并幫助他通過申請、評議、審核等層層環節后,最終將他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行列,享受各項扶貧政策。
社保兜底扶貧如及時雨
2017年,醫生的一張診斷書徹底壓垮江賢龍,拖著殘疾之身的他被確診為腎衰竭(尿毒癥),這猶如晴天霹靂,讓他的生活雪上加霜,正在他憂心忡忡的時候,社區獲悉消息后,立即幫他申請低保提標和大病救助,提標后低保每人每月達481元;并申請殘疾人兩項補貼,每年獲得1520元。2020年3月份,社區又為他的女兒江婉怡申請困境兒童,每個月1050元。一項項社保兜底扶貧政策,點亮了他生活的希望,減輕了江賢龍的生活負擔和經濟壓力。
公益崗位拓寬致富門路
因為身患腎衰竭,每周需要去醫院透析三次,江賢龍放棄外出務工的打算,只能無業在家,社區干部關注到這一情況,堅持“按需設崗、因人設崗”原則,積極開設社區公益崗位。在社區干部的幫扶下,江賢龍成了社區的保潔員,搖身一變成了“月薪族”。透析時間之余,他便來到社區打掃衛生,雖然身體有殘疾,可是干起活來的認真負責,與正常人無異。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對此他心滿意足。
2020年以來,白澤社區立足加強政策宣傳,強化就業服務,有效落實就業扶持民生工程政策,讓就業扶貧政策惠及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者,讓他們穩定就業,讓更多、更好的民生工程在白澤社區內落地開花。(方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