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eig22"></strike>
  • <ul id="eig22"></ul>
  • <samp id="eig22"></samp>
    <strike id="eig22"></strike>

    五橫鄉:文化振興育民風

    日期:2020-09-01 11:26:24   來源:   點擊:
     
         五橫鄉面積50平方公里,轄5個村(社區),人口2萬人,是一個人杰地靈、生態環境極佳的好地方。“千年古驛道——五橫橋”就是五橫鄉名字的由來。她有著“全國生態鄉”、“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的美麗稱號。“四體皆精、千年一人”書法大師鄧石如、“兩彈元勛”鄧稼先就出生在這里,慕名到“兩鄧故居——鐵硯山房”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鄧石如有枚印章“家在龍山鳳水”,“龍山鳳水、四靈山水”是對這方好山好水最好的詮釋。
     
         大師遺風猶在,鄉土藝人活躍
         白天扛鋤頭,晚上搖筆頭是五橫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五橫鄉人口不足2萬,但農民書畫家卻有100多人,書畫愛好者上千人,僅市級以上書法家協會農民會員就有30多人,幾乎村村都有書法家。一大批農民書畫家活躍在田間地頭,沿著環鄉路走一圈,除卻整潔的村容村貌,更引人注目的還是風格迥異的文化墻。這些都是當地農民書畫家和文化鄉賢們的手筆,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文化墻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浸潤了心靈,教化了民眾,體現了農村生活的精神風貌。在五橫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孩童,都能寫的一手好字,畫的一副好畫,唱的一曲好黃梅,年輕人沒有點才藝都不敢出門。71歲鄧曉峰先生現為中國徽派書畫院院士、安慶市法治書畫協會副會長,其書法師古而不拘古,以研究鄧石如書法為主線,吸其精髓,博采眾學,幾十年如一日,勤于筆耕,自成風格;76高齡的楊善禹八、九歲就開始學畫,當過教員,做過漆匠,91年結業于黃山書畫院,書畫均有所成,作品拍賣到網上,現為安徽美協書協雙會員,區政協委員;81年參軍入伍,92年退役后到公安部門工作的程小平是五橫派出所“老協警”,憑著對書法的“一片癡情”,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從沒間斷。他的作品博采眾長,灑脫率真,“精氣神”十足,還誨人不倦傳授同事書寫技法,義務為村民寫對聯,是深受群眾喜愛的“警營書法家”;楊善耀 1956年生于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中醫世家。他自幼喜愛書畫藝術,曾受教于朱松發、孫浩群、楊林等諸師,早在1988年就在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市舉辦個人畫展。他四十多年以畫為伴,耕耘不輟。其作品筆墨嫻熟,技法老到,蒼勁有力。他深情地感受著自然萬物之美,宏觀探道,微觀求真,作品充分體現了個人對人生自然的理解和感悟。特別是他描繪的動物畫極富有個性,靈貓、順犬、游魚、奔馬都惟妙惟肖,形神兼備,呼之欲出,令人驚嘆。2017年因在合安高速滅火救人而獲得“安慶好人”稱號的程志杰常年在杭州經營餐飲業,苦中作樂,忙里偷閑,每天作畫已成鐵律、雷打不動。夫唱婦隨,愛人陳秀琴默默支持他,多年的耳聞目睹、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喜歡上了畫畫,進步神速,小兩口經常聯袂創作,堪稱“伉儷畫家”,是五橫青年的杰出代表,尤其是他們筆下的牡丹筆法細膩、艷而不俗、精神飽滿,深受行家好評………真可謂  “大師遺風今猶在,石如故里有來人”!
     
        書畫普及薪火傳,鐵硯山房練筆忙
        父母一副餃擔闖天下,傳承餛飩美味;留守子女午休學書畫,讓翰墨飄香。由于留守兒童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了解傳統文化。自2008年起,五橫中心學校就申報了安慶市書畫特色學校創建項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牽頭組織老師到專業機構培訓,在拿到書法美術資質證書后方才上崗,以免誤人子弟。學校定期舉辦師生書畫展,經常組織學生觀摩周邊地區的書畫展,積極參與一些書畫賽事,從而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樹立自信心。
        兩鄧故居書法公益班由鄉政府倡導成立,于2019年暑期開班,現有在校小學生12人。場地和教材均由文化站提供,教師由本土書法家輪流擔任,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孩子們書藝精進,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去年在區政協舉辦的迎春茶話會上表現優秀,在前不久五橫中心小學舉辦的“迎六一”書法展中獨占鰲頭,汪楊玲,鄧韻怡,鄧遠舞三名同學榮獲一等獎。
     
        引進項目搭平臺,堅持不懈辦節會
            五橫鄉近年來充分利用書畫資源,把書畫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目前,五橫鄉正推進兩鄧故居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整修鄧石如墓園、建設鄧稼先紀念館、鄧石如碑林,新建現代農民書畫一條街,著力把故居打造成知名的文化旅游園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全國知名書畫研究基地。2017年把廢舊的化工廠改造裝修,使之成為全區唯一的“書畫藝術村”,書畫小鎮藝術村分為書畫、木藝、陶藝、奇石四大展廳,是五橫鄉近年來著力打造建設的群眾文化活動場地和文化交流平臺,集書畫鑒賞、交易、培訓、交流和展覽為一體,同時為當地農民書畫家提供集中交流創作的場所。季季美景、常年游客不斷。
     
         文旅休閑深度融合,2019年元旦,吳國亭美術館隆重開館,該館承載傳播鄧石如書畫藝術功能、辦好名家作品館展的同時,引進書畫藝術研究院、高校藝術院系和民間藝人、工匠入鎮進村,深度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農耕文化、鄉村文化的內涵,讓人們在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時,不斷獲得鄉村文化大餐。
         鄉政府經常組織書畫寫生和筆會交流;定期舉辦書畫培訓與展覽;各村居成立書畫志愿者隊伍,鄉政府對書畫藝人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政治上給榮譽,經濟上給收入。一批有影響的農民書畫家或者被吸收為區政協委員或者被授予“新鄉賢”稱號;鄉文化站建立書畫人才庫,及時發現培養書畫人才,年終為振興鄉村文化做出突出貢獻者發放一定數額獎金;五橫鄉著力打造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場地和文化交流平臺,書畫活動精彩紛呈,連續舉辦六屆鄧石如書畫節,書畫節上書畫家們奮筆疾書,寫春聯、送福字,把活動推向高潮,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文明祥和、喜慶歡樂的節日氣氛。胸中有大愛,筆下有乾坤。2019書畫節上書畫家們現場創作,廣大群眾現場認購,32副上乘佳作拍得13000元全部用于扶貧濟困,展現了五橫書畫家們良好的精神風貌。
     
        推進文化振興,培育淳樸民風
           書畫聞名的五橫鄉,大師遺風盛行,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空前活躍,各類文藝演出常態化,濃厚的藝術氛圍下,虎山小學自編自導自演了以展現鄧石如書法深遠影響為主題的舞蹈節目。炫目的舞臺上,古風古韻背景音樂下,一群著黑白兩色紗裙的小朋友們以優雅的舞姿、手中的筆墨紙硯現場展示了中華書法魅力、弘揚了五橫獨有的鄧氏書畫文化,整個臺風猶如活動的水墨畫般靈動婉約卻又氣勢如虹。現場觀眾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愉悅了觀眾、征服了評委。獨具特色的原創舞蹈《鐵硯山房練筆忙》在2018安慶市慶“六一”文藝調演中獲得三等獎,豐富了文化之鄉品牌,擴大了書畫之鄉影響。為進一步傳承弘揚鄧氏傳統文化,五橫鄉在各村(社區)、中小學校廣泛推廣普及該舞蹈,由男女老少、學生、村民、干部等不同群體共同演繹,展示五橫兒女醉心于書畫的熱烈情懷,在全鄉范圍內積極掀起學習的熱潮,形成人人參舞、人人會舞的大局面,營造“書畫之鄉”濃厚的宣傳氛圍,助推“書畫小鎮”走向高遠的舞臺。
     
          加強鄉村文化活動開展,五橫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村居文化活動,充分考慮城鄉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鄉土與外來文化等的結合,從文化娛樂、休閑健身等方面充實文化內容,以歌舞音樂、說唱彈奏、琴棋書畫、體育競技等形式進行文化傳播,想群眾之所想,應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盼,引導群眾自覺參與文化活動,保持文化活動旺盛的生命力,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增強群眾的幸福感、責任感、滿足感,讓鄉村更團結、和諧!          
         深厚的文化底蘊讓群眾性活動多姿多彩,“村村廣場舞”已經成為五橫大地一道靚麗的風景。2013年,五橫鄉以創建公共文化示范鄉鎮為契機,在全區率先組建第一支廣場舞隊伍。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為促進廣場舞活動健康、文明、有序開展,由文化站牽頭,采取科學規劃、優化布局、盤活現有場地存量等多種方式,為基層群眾開展業余文化活動提供方便。同時,加強了對廣場舞活動的規范管理,結合實際制定人性化、針對性強的廣場舞管理辦法、活動準則和文明公約。積極引導和推動建立廣場舞協會和志愿者隊伍。鼓勵和支持廣大群眾自我管理。組織開展廣場舞比賽。多措并舉,極大推動了廣場舞活動得蓬勃發展和增強了全民健康意識。近期,五橫社區居民自行舉辦了一場慶祝“恒美舞蹈隊成立七周年”晚會,吸引周邊群眾300多人前來觀看。婦女們自導自演,把活動推向高潮,有激情四射的《鬼步舞》,有輕柔曼妙的《民族風》,也有地地道道的黃梅戲,更有耐人尋味的經典老歌,她們載歌載舞樂在其中,給全鄉人民帶來了精彩絕倫視覺盛宴。目前,五橫鄉所屬五個村居都擁有一支舞蹈“正規軍”,村民合伙出資購買音響自發組建的民間舞蹈隊近20個。白林村文藝活動更是精彩紛呈、異軍突起,2018年村民踴躍捐款2萬多元租賃房置辦音響成立了“墨香藝術團”和“瑜伽館”,移風易俗、樹立新風,每逢村民婚嫁、考學、參軍、做壽等喜慶日子送戲下鄉30多場,深受群眾歡迎。瑜伽館在周邊鄉鎮開辦分館、公益授課40多期,很好的促進了全民健康運動。她們多次參加市區比賽并斬獲獎項,現已成長為小有名氣的文藝團隊。撫今追昔,五橫鄉第一代廣場舞隊員,墨香藝術團團長楊川林感慨萬千:“以前,黑燈瞎火的,只能看看電視玩玩手機,無聊至極。我受在文化部門工作的大嫂鼓勵,組建白林村舞蹈隊,當時村民們思想保守難度可大啦,經常是妻子參加丈夫反對,兒媳報名公婆拉后腿,我們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在經歷了反對到默認再到支持的過程后,現在大家都覺得不唱歌不跳舞生活沒品質,都跟不上潮流。廣場舞已經成為美麗鄉村的標配!”
     
        

    上一篇:醫保扶貧暖人心 雨露滋潤百姓情

    下一篇:【群眾話民生】人居環境整治讓家鄉“舊貌換新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最近更新的2019免费国语电影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日本在线色视频|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三级黄色毛片视频| 国语对白刺激做受xxxxx在线| www.五月婷| 很黄很色裸乳视频网站| 中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曰|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欧美另类xxxxx极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 美女隐私尿口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黑人巨茎大战欧美白妇| 国产欧美日产激情视频|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の友人北条麻妃|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中文字幕mv | 帅教官的裤裆好大novels|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久久九九热视频|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91香蕉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色天香网在线|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 欧美人与性禽xxxx|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