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山鎮總鋪社區:建設美麗鄉村 實現鄉村振興
日期:2021-12-15 15:28:57 來源: 點擊:
“村村美麗,村里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帶動村民腰包鼓了,旅游引來了游客,村民日子更有奔頭了,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了”。說這話的正是今年宜秀區大龍山鎮總鋪社區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的村民潘緒增。
著重發揮黨建引領,創新聯動工作機制,強化組織示范帶頭作用,夯實陣地堡壘,凝聚強大發展動力。今年以來,大龍山鎮總鋪社區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總體要求,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建設,并確定了生態旅游型、古村保護型、產業培育型、環境改善型、文化服務型五種類型,堅持不搞大拆大建、大包大攬,不搞千村一面、重復建設。通過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資源稟賦、歷史古跡、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做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通過采取依村就勢、就地取材的方法,利用廢舊瓦片、磚塊石頭等當地資源精心打造小節點、小景觀,做到了不砍一顆樹、不毀一株草、不挪一顆石,既量力而行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又立足實際打造了富有總鋪韻味的農家庭院。
村村優美,戶戶唱響“幸福曲”。正在有序建設的嚴屋組美麗鄉村到處煥發著勃勃生機。干凈整潔的村舍、蜿蜒有序的道路,留住鄉愁的建筑,雞鳴炊煙、沃土淺綠儼然其中,仿佛是畫卷,又好似是夢境。

總鋪社區目前正按規劃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破敗房屋、殘墻斷臂、豬圈灰塘、占道的腳踏坡、違章的亂搭亂建。對村容村貌,“臟、亂、差”的整治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到目前為止,已拆除露天糞坑、簡易茅廁37座;拆除破舊房屋3間、近460平方米;村民都說,村里環境好,住著舒服,人的心情也好。
從本土特色和優勢切入,以“美麗宜居”帶動人居環境提升,這也是總鋪社區找準鄉村振興優勢與定位,推動鄉村治理的一個有效實踐。因地制宜,既能充分發揮群眾的創造力,也能避免“千村一面”。在這個過程中,社區堅持共建共享思路,組建“美麗鄉村理事會”,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喚醒群眾主體意識、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讓村民事村民說了算,齊心協力推動村里的大事小事落實落細,讓群眾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得到很大的提升。“村莊干什么,群眾點‘菜單’,工作怎么干,群眾全程管。”這句話更是成為了總鋪社區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工作中的“硬道理”。
處處和諧,全民齊唱“振興歌”。在基礎工程建設方面,總鋪社區鏈接市政管網統一供自來水,供水率達100%;中心村實現了網絡全覆蓋和100%通光纖寬帶;完成衛生廁所改造40座,新建公共廁所1座,引導群眾改變生活習慣;社區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把轄區作為一個全域旅游大景區來規劃,統籌布局、綜合施策,建設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村落民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本的鄉村旅游大景區,做精做美鄉村旅游大文章。與此同時,全面開展拆違治亂、全域綠美凈、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深入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協調發展,實現了鄉村的美麗“蝶變”,村民文明素質大幅提升,鄉村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總鋪社區美麗鄉村建設將充分尊重村情民意、整合資源、合理規劃,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相互作用,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何妮娜)
上一篇:羅嶺鎮:辦好“開門一件事” 展現實干新風貌
下一篇:宜秀區生態梨園引擎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