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楊橋鎮余墩村:產業發展 引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日期:2021-09-24 11:21:40 來源: 點擊:
近年來,宜秀區楊橋鎮余墩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本地產業資源優勢,積極培育農業新型主體,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造血”功能,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9月12日上午,村民劉梅華正在離家不遠的盆景生產基地內清理苗木周邊雜草。“在家門口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多好的事情呀。”前些年,劉梅華先后將未耕種的1.9畝土地流轉給基地承包經營,每年可獲得152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在基地需要用工時,她都會到基地里打打零工,一年下來,也有近萬元的收入。

一直以來,余墩村依托盆景產業,以“基地+農戶”模式進行土地流轉,在有效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也實現了流轉雙方的互惠共贏。“一般都是80-100元一天,多的一年能在基地里面掙一萬多,少的也能有三四千元。”余墩村黨支部書記蘇飛說介紹說。另外,他以余墩村現有盆景種植面積為例估算了一筆賬:按每畝800元/年的租金流轉土地,每年能給流轉土地的村民帶來4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戶均增收1500元左右。同時,基地在用工時,還會優先選擇轄區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帶動他們增收致富。
產業的發展,在帶動困難群眾實現就業的同時,還為村民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穩定增收的致富途徑。

一株株柑橘樹上掛滿一簇一簇綠中帶黃的果實,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放眼望去,一片豐收的景象。“再過陣子這些柑橘就能上市銷售了。”脫貧戶余玉發正在自家的采摘園里忙活著。
余玉發曾是該村的貧困戶,2015年,在村黨支部和幫扶人的引導下,開始轉型發展柑橘產業。幾年下來,他的采摘園效益越來越好,僅柑橘一年就有近兩萬元的收入。現在的他不僅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走上了幸福小康路。
“能有今天,多虧了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余玉發對如今的生活很滿意。現在的他,在管理采摘園的同時,閑暇之余還會到周邊找點零活干,日子和幾年前相比大有改觀。
截至目前,余墩村現有柑橘種植面積200余畝,盆景種植面積600余畝,產業格局已逐步成形。如今,在產業的帶動下,許多村民紛紛轉型發展,走上了一條可持續增收的致富之路。(撰稿:余祺祥 審核:金明明)
上一篇:【黨史學習教育】楊橋鎮召開“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老干部座談會
下一篇:宜秀區楊橋鎮余灣村:鄉村振興 謀劃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