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日期:2022-09-30 08:52:15 來源: 點擊:
人物名片
張國文,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先后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徽最美退役軍人、全省“皖美村支書”等榮譽稱號。
人物寄語
作為一名基層村干部,我將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主動作為、樂于奉獻,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噴灌設施要加緊裝好,早點投入使用,以免耽誤菊花生長。”9月15日,位于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的金絲皇菊種植基地內,黃梅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國文向工人們叮囑道。
1998年,23歲的張國文退伍后,回到家鄉羅嶺鎮新舟村(黃梅村前身),在村委會工作。20多年來,他堅守一線,把精力傾注到村集體經濟發展上,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2018年,他擔任黃梅村黨總支書記后,四處尋找適合農村發展的產業項目。
“只有用好村里閑置資產,發展特色產業,才能實現村強民富的美好愿景。”張國文告訴記者,當時,村合作社流轉的1000多畝撂荒地正等待盤活。
經過多方打聽,張國文了解到,浙江省桐鄉市因地制宜發展菊花產業,帶富一方。他幾次到桐鄉考察,請農業專家到村里實地論證,最終決定發展菊花種植項目。
“我們當時跟桐鄉的一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購買對方種苗,他們保底回收成品菊花,這樣我們既有了技術,又找到了銷路。”張國文說。
2019年,黃梅村種植800多畝杭白菊,當年銷售利潤50余萬元。如今,該村菊花產業再上新臺階,成功打造了“七仙黃梅”菊花品牌,菊花產品包括杭白菊、金絲皇菊、鮮切菊花,2021年銷售利潤80余萬元。
張國文始終堅守軍人本色,沖鋒在前,勇擔重責。2020年汛期,強降雨導致長江、菜子湖水位急速上漲,防汛搶險任務艱巨。每天,他帶領村干部奔波在村域內5個圩堤之間,對各村民組、圩口情況全面摸底,并制定防汛應急預案。
“張書記,快過來,這里快要坍塌了。”2020年7月14日傍晚,在躍進圩值守的張國文聽到對講機里傳來的消息,緊急趕到練潭圩,加入搶險隊伍,將一袋袋沙包傳上圩堤、壘在險情處,成功保護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要不是張書記當年反復開導,我不會重新振作起來。”黃梅村養雞大戶汪志權說。
2014年,汪志權因病導致殘疾,一度對未來失去信心。張國文得知后,幾乎每天都到汪志權家中,陪他聊天,給他講殘疾人成功創業的故事。漸漸地,汪志權打開了心結。2017年初,汪志權告訴張國文,他想辦一個養雞場,但是缺啟動資金。張國文積極幫他申請創業貸款,并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這些年來,汪志權的養雞事業蒸蒸日上,去年,他家收入近6萬元。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才是真的富。”張國文經常這么說。
2014年,黃梅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62戶212人。張國文和村“兩委”成員帶頭包保貧困戶,開展精準扶貧。2017年,全村實現脫貧。去年,黃梅村村集體收入150余萬元。
漫步黃梅村,只見村道干凈整潔,田間菊花蓬勃生長,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建設正酣。“我們將持續發展菊花產業,走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張國文告訴記者。
(陳成)
上一篇:【市場星報】安慶市宜秀區:村史館里學黨史 傳承文明鄉風
下一篇:《中國綠色時報》:一個小山村的林長制改革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