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秀區大龍山鎮總鋪社區深化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主線,立足職能定位,整合基層監督力量,形成“一體化”工作合力,推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一線,以扎實有效的基層監督助力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辦好微課堂,加強基層隊伍建設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認清紀檢監察工作的性質,把握監督執紀的意義,全力履職盡責......”在總鋪社區微黨課上,社區紀檢干部邵興德正在課堂上分享學習心得。
總鋪社區創新推出“微課堂”,每月固定時間安排,組織在會議室、紅色教育基地等地點,定期輪流開展微學習、微討論等活動。變“臺上講、臺下聽”為“大家講、共同學”的新模式,為紀檢監察干部和廣大黨員搭建起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通過定期組織學先進、通報典型案例、上廉政教育黨課等活動,用身邊事、身邊人警示教育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講規矩、劃紅線、守底線。“微課堂方式靈活、時間自由,形成了時時受教育、處處有提升的良好氛圍。”青年黨員蔡婧表示,“微課堂”為社區紀檢監察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健全微體系,延伸基層監督觸角
“爺爺,你的高齡補貼下來了。”近期,在總鋪社區嚴屋組,進入社區小微權力信息公開平臺,潘爺爺的兒子很快在名單中找到了老人的名字。除了上述信息,大到村里的工程款項,小到電費支出,誰享受了低保,誰領到了補助……都可以通過電視和相關APP一“點”就知。村民打開小微權力APP就能了解村級事務、可辦事項、辦事流程等,足不出戶就可以對惠民政策、村級權力、村重大項目等進行了解和監督。
在做好線上監督的同時,社區還進一步加強線下監督力量,從退休干部、教師、黨員等群體中擇優選聘黨風政風監督員,配強一支能監督、敢監督的基層監督隊伍,切實發揮“近距離”監督作用,不斷延伸監督觸角,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目前,社區共配備紀檢委員1人,黨風政風監督員3人,他們長期活躍在一線,“監”在萌芽狀態,“督”進日常工作,充分發揮了監督保障執行作用。
管好微權力,搭建基層監督平臺
“今年社區的工程項目都錄入平臺了嗎?資金線上支付了多少?賬務數據提交得怎么樣?”日前,社區紀檢委員邵興德正在對“三資”管理進行專項監督檢查。自去年以來,總鋪社區突出“小切口”,圍繞社區“三資”管理事項,對“三資”進行規范管理,為鄉村快捷有效記賬、監管單位在線實時監管提供載體支撐,以信息化助力監督下沉落地。將賬本從“線下”搬到“線上”,把群眾最關心關注的問題透明化。
營造微生態,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在總鋪社區,村民紅白喜事都會主動到社區報備,積極響應政策,簡辦。社區將反對大操大辦、破除陳規陋習、推進婚俗改革等寫入村規民約,對帶頭移風易俗等先進典型“紅榜”表揚,對大操大辦等反面典型“黑榜”通報批評、公開曝光,引導群眾主動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同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傳統節日為重要載體,結合重要活動日、紀念日,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宣傳教育和移風易俗活動。今年以來,社區開展了移風易俗志愿服務活動10多場次,常態化開展抵制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低俗婚鬧等系列移風易俗主題宣傳宣講活動,把推進移風易俗作為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讓清廉之風吹進千家萬戶。
(嚴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