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eig22"></strike>
  • <ul id="eig22"></ul>
  • <samp id="eig22"></samp>
    <strike id="eig22"></strike>

    首頁 > 社會民生 > 正文

    千方百計守護好我國的“糧袋子”

    日期:2023-03-07 09:21:13   來源:   點擊:
      【圓桌對話】
     
      嘉賓
     
      錢前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主任)
     
      嚴建兵委員(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
     
      王智慧代表(河南省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主持人:本報記者 陳晨 楊舒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產量達1.37萬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4億人“到點開飯”的底氣十足,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如何看待我國糧食生產取得的成績并確定接下來的發力點?我們特邀代表委員深度探討。
     
      精準施策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采取一系列舉措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耕地、科技和裝備支撐、種糧保障等都有所優化。具體而言,體現在哪些方面?
     
      錢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持續抓緊抓好農業生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縱觀世界農業發展史,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與農業基礎科學研究緊密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物育種、土壤改良、植保與疫病防控、精準栽培、設施農業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農業科技整體研發實力進入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我國農業的穩產增產和糧食安全。從我所從事的水稻研究來看,我國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繼續保持在水稻新品種創制理論和技術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水稻育種水平再攀新高峰,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節水抗旱稻等成果助力破解品種培育的瓶頸問題。同時,生物育種產業化也在有序推進。
     
      嚴建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糧食生產的科技支撐,啟動一系列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計劃,加快選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品種;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應用,2022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壯大,服務能力增強。同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升耕地質量,到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建立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增加。此外,通過農業補貼等保障種糧農民收益,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穩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王智慧:南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素有“中州糧倉”的美譽。我們始終扛牢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堅持藏糧于地,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推行“田長制”,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加強“噸糧田”建設,建成905萬畝高標準農田,確保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900萬畝以上,產能穩定在140億斤以上。堅持藏糧于技,以鄧州全國雜交小麥育種創新基地、唐河良種繁育基地為依托,提升現代種業發展水平。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模式。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實現糧食安全和糧食產業高質高效統一。
     
      不容忽視 糧食產需仍呈緊平衡態勢
     
      主持人:客觀來看,牢牢端穩中國飯碗,我國糧食生產還面臨哪些問題?
     
      錢前:目前,我國糧食產需緊平衡的趨勢沒有改變,結構性矛盾尚未解決。種質資源是支撐農業科技原始創新和育種創新的物質基礎,雖然我們進行了大范圍種質資源的收集,但種質資源鑒定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亟待加強重大應用價值基因資源的挖掘,解決育種原始種質資源同質化問題。同時,亟須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基礎研究,突破基因編輯、智能設計育種等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嚴建兵:我國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但同時也消耗了較多化肥農藥,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面臨壓力。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費日益多樣化、健康化、個性化。需求增長與供需結構失衡、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國際貿易及市場環境不穩定等成為我國糧食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在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方面還要持續努力。
     
      王智慧:我國的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確定風險增加,確保糧食安全任務艱巨。糧食生產基礎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從耕地質量看,高標準農田占比不夠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從科技支撐看,農技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在較高單產水平上進一步突破新品種和新技術的難度越來越大。從保障體系看,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農業執法監管體系等不夠健全。
     
      久久為功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主持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接下來,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升糧食產能應如何發力?
     
      錢前:從農業科技角度看,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資源整合集成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手段,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立國家農作物特異品種和野生稻等種質資源圃,盡快實現國內外優異種質資源的便捷共享利用,創制重大突破性新品種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產業化。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上,要南北聯動,堅持全國一盤棋、產學研一體化,全方位構建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緊密結合、產業鏈與創新鏈高效銜接的現代農作物科技創新體系。
     
      嚴建兵:接下來,要繼續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守好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提高高標準農田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繼續實施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廣環境友好的保護性耕作,保護土地的生產力,促進耕地可持續利用。要向科技要產量,走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通過良種培育、農業機械、智慧農業等科技攻關,構建以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方向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同時,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繼續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培養。
     
      王智慧:南陽將繼續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聚焦“地、種、技、水”多措并舉穩根基、提產能。在“地”上,持續加強耕地保護,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確保種糧面積穩定;搶抓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機遇,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種”上,充分發揮鄧州全國雜交小麥育種創新基地等作用,努力培育更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當家品種,同時積極引進推廣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在“技”上,深入實施“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行動,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加快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在“水”上,強化全域統籌,科學調配使用水資源,完善農田水網格局,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為守好國家“糧袋子”作出貢獻。
     
      2022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2萬畝,產量1.37萬億斤、增產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95%,實現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5年來,加強耕地保護,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完善水利設施,新建高標準農田4.56億畝。
     
      5年來,加快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67%提高到73%。
     
      數據來源: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責編:薄晨棣、梁秋坪)

    上一篇:【網絡公益】宜秀區殘聯:愛耳護耳,康復伴爾

    下一篇:市場監管總局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黄色免费网站| 男女啪啪免费体验区|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免费看一区二区|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最新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我| 美女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一个人看的免费观看日本视频www| 日产精品一致六区搬运|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5252色欧美在线男人的天堂| 天堂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欧美激情亚洲色图| 四虎.com官网|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舔|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日韩欧美国产师生制服|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欧美高清xxx|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热热色原原网站|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柏欣彤在线观看| www.污网站| 好妻子韩国片在线| www.天天干.com|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