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三伏”天氣,宜秀區大龍山鎮百華社區龍湫池景區步道附近,卻是一幅繁忙的勞作畫卷,工人們正在挽起褲腿、挑起扁擔、手揮器具,對景區步道進行清理、修復。
龍湫池景區為省級大龍山風景名勝區七大景區之一,占地12平方公里,以密林、石刻、峽谷、瀑布為特色,明清時期是盛極一時的旅游踏青古道,無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足跡遍布景區各處,因7月初暴雨影響,大雨沖刷景區步道,造成景區步道損壞,嚴重影響景區安全,并且對游客量有所影響。為此,百華社區積極對接上級部門,請求撥付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維修景區旅游步道,保障景區安全,以及增加游客量促進景區的發展提高知名度。
在修復的過程中,施工方對景區受災區域進行清淤、消殺,修繕以龍湫池景區為中心點向周邊擴散的約為3.4公里的環山型道路為目標,優化整合、綠色生態為理念,加大人力、物資、機械等項目建設要素投入,按先急后緩的原則逐步進行維修,完成水毀平整和欄桿更換,并對原有步道進行改造升級,全力以赴加快修復工作進度。同時,社區為確保工程按時完工,多次召開調度會,要求監理單位對每個施工環節進行全程監督,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圖紙施工,確保龍湫池景區修復項目高標準完工。
“景區修復完成后,社區將整合特色企業產業資源,加強全域旅游路線規劃,因地制宜、因勢而為,推動龍湫池景區旅游項目,用好用活方柏堂墓、龍湫池景區、總鋪公社立新大隊大會堂等文旅品牌,進一步豐富內容、載體,打造‘串珠成鏈’的旅游觀光道路。同時,要理清思路、明確重點,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圍繞龍湫池景區的游客吃、住、行等需求,全力抓營銷,動腦筋抓產品,加大力度完善要素配套,形成集聚品牌優勢,把文旅興業與鄉村振興緊緊結合到一起,將文旅工作探討中得出的辦法、措施、政策等一批實踐成果,運用在文旅產業振興之中。”百華社區黨總支書記潘健說道。
下一步,百華社區將把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增長點,打造龍湫池景區成為特色“旅游鏈”,不斷培育壯大富民強村產業,逐步形成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持續釋放出鄉村振興的新活力。(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