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妙山村堅持以鄉村振興示范行動為契機,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筑牢鄉村建設之基、突出產業發展之要、提升基層治理之效,在廣袤的紅色土地上織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標準化抓“硬件”,構建農村路網“新格局”
妙山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項目建設緊抓全域整治,堅持以“黨建+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為抓手,黨員干部帶頭、群眾積極參與,凝聚鄉村振興的工作合力。項目建設主要集道路、排水、亮化、綠化和美化工程為一體,拓寬、硬化村內主干道,鋪設污水管網1000余米,擋墻支砌800立方米,衛生廁所改造20余所。項目建成后將改善村內30余戶140余人的生活環境,路網的打造,不僅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春播秋收、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保障。
常態化抓“整治” 提升村居環境“高顏值”
妙山村堅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切入點,錨定鄉村振興時代坐標,持續深化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堅持以“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為抓手,制定計劃,突出重點,逐步實施,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對全村重要道路、入村道路和村莊進行打掃清理。近期,全村共投入保潔人員20人、垃圾桶52只、垃圾清運車2輛、掃地車6輛,組織干部職工、黨員,動員志愿者、村民群眾積極參與環境整治,持續鞏固全鄉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繪就美麗鄉村底色,促進農村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
機制化抓“產業” 奏響強村富民“最強音”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妙山村堅持把特色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堅持“產業富民”發展思路,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探索鄉村振興有效路徑。截至目前,妙山村菊花基地250余畝,辣椒基地200余畝。實現產值30余萬元,帶動群眾50余人就業,日工資收入80余元。流轉土地收“租金”,基地打工掙“薪金”勞作模式蔚然成風,菊花種植的“甜頭”儼然變成了群眾增收的“奔頭”。